可惜,這個是真沒有。
後廚裡只有普通香乾。
也可以了。
林師傅忍不了了,將應用之物都給備齊。
攤了一桌子。
“豆芽、幹香菇、筍乾、薺菜?這些湊在一起能做什麼菜?”王師傅也算的上見多識廣了,卻真沒印象這幾樣湊一塊能幹嘛。
“汪曾祺老先生一篇散文裡提到的香蕈餃子,我前些年復現過一次。”林師傅一邊介紹著,一邊已經搓手了。
正待動手之時。
角落裡突然傳出一個聲音,“仁慧,汪老的散文。”
說話的是小趙,她不但講出了散文的名字,還背誦起來,“祖母的散生日總要在觀音庵吃頓素齋。素齋最好吃的是香蕈餃子。香蕈(即冬菇湯;薺菜、香乾末作餡,包成薄皮小餃子,油炸透酥。傾入滾開的香蕈湯,嗤啦有聲,以勺舀食,香美無比。”
她竟然能背?
林師傅特別高興,“小姑娘你也喜歡汪曾祺?”
小趙得意洋洋,“我小時候可是文學少女來著,半夜鑽被窩裡看的汪曾祺,給我給饞的啊。林師傅您也喜歡汪老?”
“哈哈哈哈,你小時候,你才多大。”林師傅樂的啊,“我平生最愛汪老的文章。”
“我高中看的,我最喜歡仁慧,喜歡仁慧自由自在,遺世而獨立。”
“我是個廚子,沒你那麼多感悟,我最愛汪老文章中的吃食,所有的,我都做過。”
“那您會做觀音庵的小鹹菜不?說是甜的。”
“會,會,風乾了再醃,甜味是因為加了南姜,南姜帶甜味。”
“那竹蓀、玉蘭片、猴頭做的素菜素面素包子,還有木瓜酒?”
“會。不過那個麻煩些,得提前準備。你還喜歡什麼?”
“炒苞谷。”
“帝都人少見多怪?”林師傅老懷大慰,“簡單,嫩玉米配豬腿肉,蔥花煸鍋。”
“都有,能做一個嗎?”
“行啊。今天就做個香蕈餃子,炒苞谷,再弄個汪老人間滋味中的葵羹,還想吃什麼?”
“廣東老太太賣的雞蛋餅……”
“好,好,那個最簡單,就是豬油攤餅。”
“豬油也有啊。”
一老一少聊的開心。
咣咣加菜。
駱一航趕緊給他們攔下來。
不是不讓他們做,而是得換地方。
現在已經四點多,食堂六點開飯,現在應該準備員工餐了。
後面還有徐師傅的毛血旺、香水鵝腸;還有王師傅也要露一手。
著又要加菜,時間太長。
再佔著後廚,公司裡大幾十號人晚上該餓肚子咯。
所以,轉戰家裡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