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王書記並不在意到底是誰培育的,他更關心這東西的市場化。
“人工種植的話,成本怎麼樣?”王書記又問道。
“高。現在成本很高,而且產量低。”駱一航說出了王書記不太想聽到的答案。
但王書記眉頭都沒皺,“新品種嘛,可以理解,產量少品質高,代表著售價高,利潤也大嘛。”
他這麼理解啊,倒是也沒錯。
就像糖墩墩唄,剛出來的時候多貴啊,現在越來越低了。
“但是生產難度也很大,讓我們馬專家跟您說吧。”駱一航又提出一個困難。
馬志濤湊了過來,介紹道:“中國美味蘑菇的菌絲需要在25度上下3度範圍內才能生長;菌絲生長階段空氣溼度75%、出菇階段85%;子實體出現原基後要增加到90%。”
“除此之外還有光照,菌絲階段暗光,時間約為30天;出菇階段需要弱光,時間10到15天;子實體出現原基,也就是長蘑菇之後,又需要暗光,時間5到8天。”
“除此之外水分ph值需要維持在6.5以下5以上,呈弱酸性。”
“除此之外還有碳源、氮源,基質選擇。”
“好在經過毛教授他們的研究攻關,已經無需覆土,省了大事了。”
“即便這樣,標準菌棒產量也不過138克,對比雙孢菇323克產量,僅有三分之一。”
馬志濤說完種植條件後。
王書記皺起眉頭,雖然許多沒有聽懂,但從這麼多複雜條件來看,這東西,至少在現在,還不適合普通農戶來種。
“那就只有大型的菌菇工廠能生產?”王書記最後問道。
馬志濤點點頭,“是的,自動化控溫控光控溼的菌菇工廠。就像我們這邊的那種最好。”
“這樣啊……”王書記眉頭緊鎖。
曹秘書多有眼力見,遞上手機,上面是天漢各行業統計資料,並小聲說道:“除過小駱總這邊清音農業,全市有四家符合條件企業,其中最大的是康佑科技,在武鄉鎮,擁有標準化生產基地示範園區,產值4億元。”
這是近兩年藉著豐收節還有馬拉松之類天漢旅遊興起,才發展起來的一家企業,王書記的政績之一,主要業務是給各個特產店供貨。
下面第二家就差出好遠,產值才1000多萬元,供應本地市場和超市的。
第三家沒戲,是生產藥材的,靈芝種植基地,孢子粉啊,食用靈芝啊,還有盆景。
第四家則剛剛投產,鎮巴縣牽頭投資了一千萬元,建立生產車間和配套的烘乾車間冷藏車間等,打算做乾貨的。
“怎麼?有困難?”駱一航問道。
王書記搖搖頭,“符合條件的企業不多啊。”
“那正需要市裡給支援啊,引導一下。”
“沒有那麼簡單的,見不到利潤,企業不輕易投產。”
王書記報以苦笑。
駱一航攤攤手,“那我就沒辦法了。”
曹秘書這時提了一句,“要不小駱總您給打個樣?”
駱一航搖搖頭,“我還想著大傢伙群策群力,帶帶我呢,這新蘑菇,大家都沒見過,我這空口白話的也推不出去。”
“等等。”王書記反應過來,指著駱一航,“你在這兒等著我呢。說吧,你要什麼支援,怎麼才不空口白話。”
王書記在支援兩個字加重了音調。
唉,小心思這麼快就被看穿了,真沒意思。
駱一航攤攤手,“我有個菌包廠。”
王書記指指自己:“你是怕我我空口白話啊。價格合適,引導到你這兒進菌包,現在能說了吧。”
駱一航憨憨一笑,“您還記得前些年的廚王大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