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駱一航這邊算,一個月消耗五百噸基料,一年六千噸。
需要剷掉四萬畝蘆葦蕩。
會不會造成生態問題啊?
這還只是駱一航一家,等中國美味蘑菇宣傳出去,需求量來了,生產規模起來之後,野生的蘆葦蕩供得上麼?
即便供得上。
幾萬幾十萬畝蘆葦蕩,人工收割,又得多少工人,多少工錢。
種出來的蘑菇得賣到什麼價。
做事不能只顧眼前啊。
蘆葦肯定不行,得找替代品。
產量上來了,又得找基料。
反正就是一關一關過唄。
幾方各自找人,全國到處聯絡科研院所,各地農技站。
還真給找來一個能替代蘆葦的植物。
蘆竹。
蘆葦是禾本科蘆竹亞科蘆葦屬植物。
蘆竹則屬於禾本科蘆竹亞科蘆竹屬。
這倆的親戚關係還挺近,沒出五服。
另外,它倆都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地區,都需要靠近水源,都是一般在河道、湖泊旁,對土壤要求也都不特別嚴格,不過蘆葦對溫度的適應更廣些,全國都有分佈。
而蘆竹則偏好溫暖一些,主要在南方。
就因為關係相近,生長環境也差不多。
所以兩者的成分又差不多,主要成分都是纖維素、半纖維素、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C、糖醛等
經過試驗,用蘆竹為基質,種植的中國美味蘑菇一公斤能夠出產217克。
跟使用蘆葦同樣差不多。
但是成本可是天差地別。
因為蘆竹裡還有個很特殊的品種。
上過太空的航育1號。
13年跟著神舟十號上太空進行過空間誘變實驗。
回到地球后篩選出的一種超級蘆竹。
成株能長到六七米高,畝產量五到十噸。
即便還是人工收割,那效率也比蘆葦可高太多太多。
且蘆竹耐旱耐澇、耐熱耐寒,以及具有較強的耐鹽鹼性,還能在貧瘠的土壤和汙染的土地上茁壯成長,種植地域廣泛。
其實這個東西培育目的主要是是為了固碳減排,以及當做生物能源原料,作為化石能源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