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之後的帝王,應該以此為契機,建立一個統一的政權,而不是項羽這般,東封一個諸侯, 西封一個王爺。
這其實,也就是張靚跟項羽的理念在根本上有所不同的地方。
項羽本身乃是六國貴族後裔,而且對分封制相當熟悉,也是相當熱衷。
這不,他給自己都封了個西楚霸王嗎?
這就是仿效春秋五霸。
他這種做法,也是順從了本心。
獲封諸侯王的這些諸侯們,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總之,禍根是埋下了。
諸侯在戲下罷兵,慶祝幾日之後,這才分道揚鑣,各回各自的封地。
此時,劉邦雖然僅僅只封一個漢王,但是,他的一些事蹟倒是不脛而走。
約法三章,重用雍齒,讓漢王劉邦在諸侯之間留下了美名,諸侯屬下,多有奔投。
韓信就在此時離楚歸漢,在劉邦軍中擔任“連敖”,一個芝麻綠豆般大小的管職,主要職責,就是管理倉庫。
此時的韓信,依然不被人所知。
劉邦很是鬱悶,也不受項羽待見,分封之後,乾脆爽快地帶人走了,去自己的封地就職。
讓人比較意外的是,劉邦的沛縣軍已經鍛煉出了極高的向心力,劉邦去漢中苦寒之地,沛縣軍竟然沒有一個逃兵,竟然都願意追隨。
就連雍齒,這次都沒有嚷嚷著要叛變了,也堅定地追隨劉邦,去漢地就任。
話說,原本很是不待見雍齒的沛縣老人們,看到雍齒如今的這表現,心中多少是有些安慰的,這傢伙還沒有壞到極點,看樣子,還能拯救一二。
劉邦去漢地就任,張靚前來送行。
送至褒中。
卻是看到了一副奇景。
褒中此地,群山環抱,沿途都是懸崖峭壁,根本就無從下足。
只有棧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別無他途。
看到褒中棧道,劉邦是面如菜色,有點此去前途灰暗,命運坎坷,悲從中來的感覺。
不由在張靚面前長吁短嘆。
但是,張靚看到這高空棧道之後,卻是眼前一亮,笑著說道:“漢王,這褒中棧道乃漢中畢竟之地,此處棧道,卻是另有妙用。”
劉邦愣了下,問道:“這棧道不是通道嗎?能有什麼妙用?!”
張靚表情一肅,然後說道:“等漢軍過後,漢王可派人將棧道燒燬,如此一來,可防備項羽猜忌,也可防備三秦之地有人從背後偷襲你。”
劉邦轉頭一想,看懂了其中妙處,不由點頭說道:“嗯,子房說得是,我燒掉此處棧道,的確就沒有了後顧之憂,當然,日後我想出漢中,那也就困難了。”
張靚悄悄伏在劉邦的耳朵邊上,低聲說道:“除了此處,漢中之地,還能從陳倉渡口出來。”
劉邦聞言不由微微點頭,明白了張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