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會盟霸上。
項羽得到楚懷王的同意之後,自立為西楚霸王,表示自己的地位,在諸侯之上,同時總領天下軍馬。
劉邦分封為漢王。
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 關中三秦之地,皆為三位身經百戰的戰將,用來扼制漢王劉邦,讓其不能出關。
同時,項羽還大封天下,凡是跟著他一起打天下的, 立有功勞的諸侯,都被封了一席之地。
魏王豹為西魏王。
申陽為河南王。
司馬卬為殷王。
趙王歇為代王。
張耳為常山王。
當陽君英布為九江王。
吳芮為衡山王。
共敖為臨江王。
燕王韓廣為遼東王。
臧荼為燕王。
齊王田巿為膠東王。
田都為齊王。
田安為濟北王。
……
整個天下,一共分封了十八個諸侯王。
這十八路諸侯王一封, 劉邦這漢王的含金量就大大縮水。
而劉邦首先攻陷咸陽城,以為自己能獲封關中王的美夢,就此宣告破滅。
說真,要不是張靚讓他找到了項伯,補封了漢中三郡,那麼,他這漢王的地盤就會更為寒酸。
雖然很是不滿,但總歸是多了三郡,劉邦也只能率軍前往漢中。
按照張靚的建議,劉邦將漢王都選定在了漢中南鄧,話說,要不是多了漢中三郡,劉邦這漢地,要挑選個都城,都會比較困難。
項羽分封,表面上看是論功行賞,但是實際上卻是對原諸侯勢力進行了重新組合, 對服從自己的予以分封行賞,並沒有照顧原諸侯在本國的實力與影響。
張靚覺得,項羽這一步,看似高明,看似將天下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手中,打亂了原本的格局,但其實,也埋下了禍端,天下並不會就此安寧。
當然,在張靚看來,分封本來就是一步臭棋,只要走到分封這一步,無論項羽怎麼封,這天下始終都不會安定。
大秦橫掃六合,統一天下,原本就已經形成了大一統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