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公三問天下事。
張靚陷入深思之中。
思考黃石公這三問的答案,同時也在思考黃石公這三問的用意。
按黃石公的說法,這三問的答案,將決定他會給自己什麼樣的傳承。
前世,老祖宗張良下邳三進履,黃石公還讓他跑了好幾回,這才傳了他《太公兵法》。
也就是說,老祖宗張良透過了黃石公的某個考驗,才得傳這天下第一的兵法。
自己被黃石公收為弟子,還以為也能得傳《太公兵法》,沒曾想,考驗在這兒等著自己的。
那麼,張靚認為,如若自己三問答得不到位,搞不好就得不到《太公兵法》傳承了。
或者,自己三問回答的方向不對,也可能得不到這傳承。
從這一點去分析的話,黃石公三問,自己真得用心回答好了。
至少,不能比老祖宗當年的表現差。
要是沒能得到《太公兵法》,那就搞笑了。
沒有了兵法的自己,將來還不知能不能如同老祖宗那般運籌帷幄呢。
弄清現實之後,張靚開始深入思考黃石公三問。
結合前世的一些歷史學家的研究,再認真回想張良當時的社會環境,張靚將黃石公三問一點點解剖,如同當年做試驗寫論文一般,一點點論證自己的觀點。
半響之後,張靚這才緩緩說道:“先生,我先來答這第一問,大秦為何能橫掃六合,一統天下之因……良以為,其因有三,一為內因,商鞅變法革新大秦,二十等軍功爵制度讓大秦崛起,優秀的制度,讓大秦農業生產力得到提升……”
張靚有條不紊,也是十分用心地,將自己的見解,一點點表述出來。
歷史上,關於大秦王朝為何能橫掃六國,統一天下,曾經有過諸多研究,其中,大多數人都同意的一個共同觀點就是,商鞅變法對大秦的崛起有巨大的內在推動力。
也就是,變法之後,大秦變得強盛,人才輩出,最終,奮六世之勇,滅六國統一華夏。
這是張靚給出的第一個因。
也是很多人能認知到的因。
但張靚知道,如若只有這一個答案的話,這個問題,自己得分不會太高,可能也就是一個及格線。
所以,必須還有一些自己獨特的見解。
另外,這第一個因畢竟只適用於前世大秦,在這異界大秦肯定還得有更多的原因。
深深吸了一口氣,張靚繼續闡述自己的第二個觀點:“其二,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牧野之戰後,天下歸周,傳至春秋,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直至戰國,各國混戰不休,天下大勢氣運,分久必合……”
道家最講究大勢氣運。
張靚也是道童,這個理由沒毛病。
聽到張靚的這個理由,黃石公微微頷首,應該是比較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