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的心態好得很,他本來就沒想著逼死崇禎,跟崇禎見面之時很坦然,他沒有叩拜崇禎,也沒有要求崇禎施禮。
而是吩咐接管了內務的方正化安排酒宴,拉著崇禎的手面對面坐下對酌。
黃漢跟崇禎頻頻碰杯的同時親口保證冊封禪位後的崇禎為“大漢帝國信王”。
並且堅持在文武百官和軍民面前盟誓保障信王的人身安全,並且同意王承恩永遠留在信王身邊擔任王府左長史,同意方竟成擔任右長史。
信王府的宮女、太監可以從原紫禁城伺候崇禎的人員中選拔,承擔保衛工作人員從完成了內操訓練的太監中選拔三百由王承恩、方竟成統領。
雖然是在皇宮大內的暖閣內喝酒,但是崇禎多多少少有些忐忑,甚至於還有些拘謹。
跟他人面對面喝酒的記憶太遙遠了,這種模糊的記憶只有幾次而已,那還是十幾年前兄長天啟皇帝在世之時。
年紀大崇禎兩個月的黃漢輕鬆自如,談完了正事跟崇禎聊一些海外趣聞。
留在暖閣伺候的王承恩和方正化不時偷眼察言觀色,兩人心態完全不同,方正化以後會留在新朝權力中心毋庸置疑,只覺得胸懷激盪。
王承恩卻是由最有權力的大太監轉變成為王府總管,還不知以後能不能苟活於世?心中難免失落。
親耳聽到了黃漢的承諾,多喝了幾杯的崇禎仰天長嘆悽然淚下,嚇得王承恩手足無措,生怕崇禎說出什麼不合時宜的話語。
黃漢根本不介意,離座走近崇禎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陛下莫要哀傷,想想烽火連天的這些年吧,區區建奴居然打得泱泱大國喪師失地,小小流寇居然鬧得數省不得安寧。
多少子民妻離子散流離失所?多少災民飢寒交迫死在逃亡的路上?你這個皇帝對得起億萬黎民百姓嗎?”
崇禎辯解道:“朕繼位以來兢兢業業沒有鬆懈一天,不好聲色不好酒,連宮中的用度都一減再減,朕無愧於心!”
黃漢道:“作為一個泱泱大國的皇帝,僅僅做到嚴於律己有用嗎?你可曾管好文武百官、皇親國戚?你知道他們竊取了多少本該屬於國家的財富?
識人不明難道不是你的過錯?國家盜寇四起餓殍滿地難道你就沒有一絲責任?”
崇禎一時語塞,端起酒杯一飲而盡,道:“朕何嘗不想勵精圖治,可是國事亂如麻,朕真的盡力了。”
黃漢哈哈大笑道:“你已經盡力了,但是國家卻是越來越亂,流離失所、餓死的老百姓越來越多,這種情況說明了什麼?”
崇禎沒有吭聲,瞪眼瞧著黃漢。
黃漢看了看王承恩,指著他道:“你來說說看,皇上如此盡心盡力,國家卻是越來越糟,這充分說明了什麼問題?”
王承恩被嚇壞了,撲通一聲跪下道:“‘漢王’殿下恕罪,奴婢不敢說。”
黃漢嘆口氣道:“你乃是皇上最信任、最親近的人之一,你都不敢說實話,整個大明還有幾人敢在皇上面前說實話?”
王承恩磕頭如搗蒜,口中連呼:“奴婢該死、奴婢該死……”
黃漢淡淡道:“你起來吧,大明該死的文官武將和宦官多著呢,但是其中不包括你。”
王承恩如蒙大赦,道:“奴婢謝‘漢王’殿下恩典。”
黃漢坐下目光炯炯瞧著崇禎,道:“你盡心盡力治理國家,而國家每況愈下,主要原因就是你不具備管理一個國家的才能。
說句不好聽的話就是你不配當這個泱泱大國的皇帝。你不懂軍事,不懂經濟,不懂權謀,登基那一天起就相當於是在禍害這個國家、坑害千百萬黎民百姓。
你今天選擇退位才是這十四年裡做出的最明智的決定,你信不信,只要我治理這個國家五年,就能夠確保黎民百姓豐衣足食,再有五年就會出現曠古絕今的太平盛世。
我此時放出豪言,或許你根本不相信,但是你我都才三十歲,時間長著呢,我能夠容得下天下人,當然也能夠善待你,你會親眼看到這個國家走向輝煌。
相信十年後你我再次坐下面對面喝酒,你會由衷的禮敬三杯!”
“漢王”沒準備過河拆橋,還跟崇禎相約十年後再次對酌,王承恩頓時淚光瑩瑩,方正化也是滿臉笑容。
崇禎皇帝楞柯柯瞧著意氣風發的黃漢,沒發現黃漢有一絲矯揉造作,心中莫名安定不少,他長嘆一聲,道:
“朕總想著勵精圖治,使得國富民強,然事與願違,如今心力交瘁,以後就拭目以待‘漢王’施展。”
……
崇禎答應禪讓,“漢王”在正月初一登基稱帝建立“大漢帝國”的訊息傳到圍困西安的大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