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對實事不理解只知道埋頭讀書驚訝不已,但見其他同窗鎮定的表情,又放下了心底的疑惑。
葉秋見狀對這些人在心裡搖了搖頭,一個只知道死讀書的學子能當好一方官員嗎?而就算發現了不對也只是忍了下來,沒有一點血氣,這種人就算當了官也是隨波逐流、風吹兩邊倒、沒有主見。
葉秋這次給的題目只有一個,題目還十分廣泛,就兩個字:國情。
這個題目可是難到了一大批學子,紛紛抓頭撓耳,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不過葉秋也發現有兩個不錯的,思慮一番之後就洋洋灑灑、一刻不停的寫了下來。
一般來說舉子們的成績是由主考官們來定的,但會將他們認為的最好的四份試卷送到皇上面前,由皇上來定狀元、榜眼、探花和傳臚,今次是由葉秋主持殿試,於是這四份試卷就送到了她面前。
這四份試卷也是各有千秋,其中一位學子還大膽的批判了皇貴妃不該干政,就算皇上病重,也應該委派大臣監國,文筆非常流暢,還列舉了史上女子干政所帶來的後果,不過他也算聰明,估計是知道葉秋會看到這份試卷,裡面還讚美了由葉秋宣佈的一些國策所帶來的好處。
這份試卷筆墨是真好,運用史書和四書五經也非常熟練,不然就是給主考官們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將這份試卷送到葉秋面前。
但是她最讚賞的還是另一份試卷,另一份試卷沒有這麼花哨,四書五經也運用得少,但是卻道出了現如今的基本國情,包括北疆、南疆以及倭寇等問題都提到了,甚至還給了很多建議,雖然有些建議看上去有些誇誇其談,但身為一個沒當過官的學子已經很難得了。
葉秋最終將這份試卷點了一,前面那份點了二,後面兩份相差不大,最後按照字跡的公正和優美分了個三、四名。
讓葉秋感到意外的是,她親自點的這位狀元竟然是張閣老弟子的弟子,算起來也算是張閣老的徒孫了。
“張大人教的好學生。”殿試的結果出來之後,葉秋調笑道,倒沒有什麼惡意。
張閣老竟然一點也不謙虛,呵呵的笑:“是他們自己爭氣。”
“本宮欲開放海運,不知張閣老有什麼見解。”調笑完,葉秋開始說正事。
張閣老神色一凜:“娘娘,近來倭寇橫行,只怕會有危險。”
“所以我打算派人清剿倭寇。”葉秋眼神灼灼,神色是不容拒絕的堅決。
“可是邊關正值戰亂,再發動戰爭,只怕財政會有困難。”
“正是因為財政困難,本宮才要恢復海運,張閣老,閉關鎖國雖然能帶來暫時的安寧,可是長久下去危害遠遠不止於此。”
“只怕朝臣們不會同意。”
“本宮會讓他們同意的。”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