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家的頃倒比當初的王家還要快,喬家的月昭儀綁架皇上出宮是證據確鑿的事,儘管喬閣老極力否認這是喬清月一個人的行為,但她犯的是誅九族的大罪,而且在查抄喬家的時候還從喬家的書房找到了喬閣老偽造葉家謀反的證據。
葉家世代忠良、戰功累累,豈容這等小人詆譭?罪名還沒有下來的時候,外面的讀書人和退伍計程車兵們就聚集在一起聯名上書要求喬家死罪,也讓喬家享受到了當初葉秋的待遇。
這天王太后正在慈寧宮的小佛堂裡唸佛,外面的宮人告訴她皇貴妃抵擋不住民意,賜了喬家人三代死罪,九代內流放邊疆,就如此,皇貴妃還被眾人誇讚宅心仁厚。
王太后閉上眼,唸了一聲阿彌陀佛!辛虧她當初沒有和喬清月夥同。
更讓她覺得可怕的是,不管是朝臣還是民眾彷彿都已經接受了皇貴妃掌權,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
如今王家敗落、喬家已除,張閣老和那些朝臣、世家們都閉嘴當傻子,還有人能抵擋住皇貴妃和葉家嗎?
她想到了如今還不知事的二皇子,與其讓他與皇貴妃與葉家爭奪這個天下死無葬身之地,還不如向皇貴妃示好當個閒王,至少命保住了希望還在。
數日之後,王太后以二皇子感染了風寒需要隔離修養為由帶著淑妃和二皇子回到了避暑山莊,徹底遠離了這場爭奪。
芳嬪也同樣膽戰心驚,她比常人更害怕葉秋,自己一沒地位而無權勢,而大皇子卻好像被某些有心人盯住了,她生怕那些人把她的大皇子當成靶子來與葉秋作對,於是這天她乾脆求見了葉秋,坦誠了道出了自己困擾。
“你是說你想讓大皇子去山東求學?”葉秋擱下筆,很好奇芳嬪為何有這樣的想法。
芳嬪噗通一聲跪下:“娘娘,大皇子年幼,他什麼都不懂,聽說山東的聖澤書院很有盛名,臣妾想讓他去那裡求學,免得,免得被有心人利用和娘娘作對。”說完,她害怕的低下了頭。
“你也說了大皇子年幼,他不過五歲,怎麼能讓一個小孩子去那麼遠的地方。”
“娘娘!”芳嬪驚恐的抬起了頭。
葉秋衝她安撫一笑:“放心吧,既然你都這樣說了,我會讓人將大皇子身邊的那些小人清理乾淨的,以後安安心心的帶好大皇子,其他什麼事都不要管。”
聽懂了葉秋的意思,芳嬪喜極而泣,雖然她的大皇子可能再也登不上那個寶座,可是沒有了性命,又該拿什麼來爭奪呢?
“臣妾替大皇子叩謝娘娘。”
“退下吧!”
“娘娘,邊關來了軍報。”芳嬪退下後,小貴子帶著加急的奏報進了宮。
葉秋快速看完,眼底閃過一絲厲芒:“宣葉國公和兵部尚書覲見。”
“喳!”
三日後,葉秋代替皇上在城門口為葉國公、為眾多士兵送行,北方的冬天要來了,遼人們又開始不安分了,這一次,他們要讓遼人有來無回。
送走了葉家軍之後就是殿試,秋闈的結果下來了,因為之前喬家人鼓動京城的學子鬧事,倒是給了後來的南方學子更多的機會,以往殿試六成北方人、四成南方人,今次倒是反了過來。
透過了秋闈的就是舉人了,他們會在出成績的第三天參見殿試,由皇帝出題,俗稱天子門生,但這次皇上臥床不起,葉秋代替了他的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