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頓好來到太陽系的三體文明之後,流浪地球終於可以來好好清點一下這次的收穫。
首先當然是智子工程,如今不僅僅是作為智子工程基地的巨型粒子加速器,就連所有相關人員都掌握在流浪地球手裡。
三體文明的科學執政官被流浪地球所喚醒,然後向他詢問有關智子工程的全部細節,交由中央科學院進一步研究。
由於三體人的思維透明,只要有問就必答,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簡直沒有比這更好的老師。
中央科學院透過改良神經植入物,讓人類也可以接收到三體人發出的腦電波,更是讓學習效率事半功倍,就跟把檔案從隨身碟複製到電腦裡一樣容易。
很快流浪地球就掌握了智子工程的一切相關技術,從質子的二維展開到大規模電路蝕刻,甚至包括三體文明對微觀世界維度的認知,全部成為流浪地球科技的一部分。
這就是為什麼流浪地球要費這麼大功夫,把三體文明整個帶到太陽系的原因。
比起冷冰冰的巨型粒子加速器與實驗資料,掌握了這些技術的三體科學家才是無價之寶,想辦法把這些技術從他們身上學過來,頓時又能讓流浪地球的科技水平提升一個檔次。
當然不僅僅是智子,三體文明的另一件利器——水滴,當然也成為了流浪地球的囊中之物。
水滴的強相互作用力生成力場,真空瓦爾塞克斯電場渦環,都將成為流浪地球新一代戰艦的升級部件。
神奇的銳角轉向能力,強相互作用力外殼,如今不再是水滴的專利了。
甚至包括三體文明技術爆炸研究出的曲率引擎,雖然流浪地球早就有了超光速技術,但曲率驅動引擎還是有著其獨到之處。
這個宇宙的空間並不是平坦的,而是存在著曲率。
如果把宇宙的整體想象為一張大膜,這張膜的表面是弧形的,整張膜甚至可能是一個封閉的肥皂泡。
雖然膜的區域性看似平面,但空間曲率還是無處不在。
如果能夠用某種方式把它後面的一部分空間熨平,減小其曲率,那麼飛船就會被前方曲率更大的空間拉過去,這就是曲率驅動。
曲率驅動不可能像空間折躍那樣瞬間到達目的地,但卻有可能使飛船以無限接近光速的速度航行。
這就是三體文明的光速航行技術,大大縮短了三體艦隊到達太陽系的時間。
然而這卻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曲率驅動會留下一道明顯的軌跡。
其中空間的結構被改變了,如果把同樣的第二艘曲率驅動飛船放在第一艘飛船的航跡範圍裡,它將寸步難行。
在航跡空間中,必須使用功率更大的曲率引擎。
這時,空間曲率驅動仍能夠使飛船達到航跡空間的最高速度,但這個速度比第一次航行時達到的最高速度要低得多。
換句話說,在航跡空間裡,真空光速降低了。
如果不斷地利用空間曲率驅動,將航跡空間裡真空光速降低到一個難以置信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