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往後三天,事情發酵到了最大,在張文宇犯罪證據確鑿的情況下,姜昌元的代理市長也確定下來了。
沒什麼人給張文宇出頭,雖然國會那邊對這個任命有微詞,但這個代理市長的任命不在他們的權力範圍之內。
而釜山本地的官員,更是老老實實縮著頭,生怕刀子下一刻落在自己脖子上。
“政客終究是政客,血性早就沒了。”
坐在車中的李佑看著全在俊傳回來的訊息,有些失望的搖搖頭。
本來還想借著這次機會,挑選些未來不老實的傢伙弄死,結果沒一個人出來為張文宇吶喊。
當然,之所以能處理的這麼快,還是政界在讓步,想要快速解決這個問題。
這事引起的亂子太大了,已經捅到了青瓦臺和國會那裡。
所以敲定姜昌元,要求他迅速安撫民眾,擺平事端。
如果只是金承勳的案子,那可能只是娛樂業受些損失,可當張文宇涉及進來時,這把輿論大火就燒到了政客們屁股上。
前兩天,民眾們是各種猜測,猜測那些他們覺得不對勁的政客們,是不是也有類似的齷齪行為,猜測再傳到別人耳朵就開始變成謠傳。
八卦小報再幫著點把火,一時間都不只是張文宇和釜山官員們,連帶著其他地區的官員都開始被造謠。
當然,有些確實不是造謠,也有人在趁機打擊競爭對手。
這三天內其他地方還好,畢竟各種官員雖然謠傳纏身,損了些名聲,但並沒有被抓走。
權力手中握,那些無風不起浪的謠言也就成了真的謠言。
可釜山就不一樣了,一市之長畏罪潛逃,還有數個官員被捕,這些人連進行正常工作都做不到。
謠言根本就止不住。
應該說從張文宇‘畏罪潛逃’開始,釜山官場就亂了大半。
一個廣域市的市長犯罪失蹤,導致的結果就是,不論官員大小,現在心思都不少,都需要思考到來的官場洗牌。
比如那位快要就任的代理市長姜昌元。
輿論過大,好處就是..
逼迫青瓦臺嚴令姜昌元立刻趕往釜山就任。
即使只是一年半的代理市長,提拔自己人和壓制外人也是絕對會發生的事。
更何況姜昌元在濟州市擔任市長時,和金門集團的合作,也讓他們意識到這是個傍上個金門集團的機會。
依附於財閥並不丟人,現在參加各種競選需要財閥們提供競選資金,早就成了韓半島的政治規則之一。
結黨營私在韓半島的政治界並不是一件壞事,反而能在盟友的幫助下,不斷前進。
在姜昌元抵達釜山市政廳,召開新聞釋出會的時候,釜山的眾多政治派系,都在默默關注著這個代表李佑意志的市長。
姜昌元秉持著多說多錯的原則,並未含糊其辭,搞一大長串官方用語出來。
他簡單明瞭表示,會在上任後配合檢察廳進行內部反貪腐,嚴格對接受‘性招待’的人進行處理,做足了冷臉市長的派頭。
但媒體和民眾反而很吃這一套。
只覺得冷臉青天大老爺來了,殊不知姜昌元內部開會時,說的第一條就是不株連過多人員。
金承勳手下藝人太多,最受歡迎的張子妍被進行了近三十次招待,其他藝人雖不至於這樣,但也不必說什麼是白蓮花。
當然,包括張子妍在內,這些人裡有很多服務的都是其他地方的權貴。
金門娛樂私下裡和藝人們接觸過後,很快就讓藝人們吐露出了一份名單。
光看釜山,金承勳就用這種手段賄賂了十幾個市政廳以及相關部門的人員,這還不算那些企業家。
不管是青瓦臺還是國會,甚至包括了李佑,都希望釜山儘快變得穩定下來,不可再繼續折騰了。
姜昌元保證只誅大惡和將目標鎖定在企業家以及內部一些背鍋人員之後,釜山市政廳的其餘官員們才算鬆了口氣。
會議結束後,訊息也開始透過這些官員的嘴巴傳到那些政客們手裡。
距離市中心不遠處,一棟不起眼小樓的會議室。
窗戶外的高樓被暴雨沖刷著,裡面看外面只能看到模糊的色塊,空調努力吐著暖氣,嘶鳴聲裡混雜著紙張翻動的脆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