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冀州中山國唐縣之後,正式進入幽州地界——涿郡。
“伯譽,作亂幽州邊郡的一切都是那鮮卑慕容部在幕後所為了?”劉和騎在馬上緩緩說道。
“在草原鮮卑聽從東部大統領慕容大酋長指令的人要比聽鮮卑王和連、魁頭的多得多。慕容部為鮮卑所做的一切豈是和連、魁頭能比的。幾年前和連大失人心之處,就在於謀害慕容大酋長,造成了反叛者林立,國勢大減。如今慕容部重掌大權對周邊國家來說就是一場噩夢。”徐榮為劉和分析塞外局勢。
劉和在腦海中回憶前世高中所學的古代史:鮮卑族是繼匈奴之後在蒙古高原崛起的遊牧民族,興起於大興安嶺,起源於東胡族,分佈在中國北方。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打敗,分為兩部。分別退保烏桓山和鮮卑山,均以山名作為族名,形成烏桓族和鮮卑族,受匈奴奴役。所以鮮卑族的風俗習慣同烏桓、匈奴相似。
漢武帝時期,漢軍擊敗匈奴,將烏桓遷到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塞外,鮮卑也開始南下到烏桓故地饒樂水(今西拉木倫河)。
東漢桓帝時,檀石槐統一鮮卑各部,盡略匈奴故地,乃自分其地為三部:從右北平以東至遼東,接夫餘、濊貊二十餘邑為東部,從右北平以西至上谷十餘邑為中部,從上谷以西至敦煌、烏孫二十餘邑為西部。各置大人主領之,一統後,鮮卑連年侵擾東漢邊境。
熹平六年,漢靈帝命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匈奴中郎將臧旻各率騎兵萬餘人,分別從高柳(今山西陽高)、雲中郡(今內蒙托克托東北)、雁門郡(今山西代縣西北)出塞,分三路進攻鮮卑。漢軍出塞二千餘里,鮮卑首領檀石槐命東、中、西三部大人率眾分頭迎戰,大敗漢軍。
檀石槐死後,鮮卑分裂,西部鮮卑叛離,漠南自雲中以東分裂為三個集團:一是步度根集團,擁眾數萬,據有雲中、雁門一帶,二是軻比能集團,分佈於代郡、上谷等地,三是原來東部鮮卑先後形成慕容部、宇文部、段部三部,散佈於遼西、右北平和漁陽塞外,最後被慕容部所統領。
就在劉和率部距離盧龍越來越近之際,盧龍塞關尉程普卻有些著急了。天氣已經越來越冷,但是敵人並沒有什麼動靜。一臉憂慮,連連嘆氣——斥候屯長韓當去刺探軍情怎麼還沒回來?
且說那韓當此刻正伏臥在一小山丘上,這地方距離盧龍塞一百里,當地人喚這山為腰子山,翻過山就是灤河,最近斥候們很難接近長峪溝子總是被他們的斥候截殺。
韓當已經三次和夥伴們一起從不同的方向試圖接近,但都被趕了回來,還折了十幾個兄弟。他每次都堅持斷後阻擊敵人掩護大家撤退。斥候屯計程車兵們都願意和韓當一起出任務,因為不太容易死安全些。他特別能殺,殺起人能就像老鷹一樣兇狠。尤其那把神出鬼沒的四石大弓,一箭而出,只要命中——基本一箭穿倆。
見局勢不妙,韓當出了一個主意:從盧龍塞的南邊進入灤河然後沿河而上到腰子山。從腰子山出走二十里就是長峪溝子的後方,從這裡進入溝子應該有可能。他和部下幾個隊長商議了一下,於是兵分兩路,隊長慶鋒帶七十人正常出動在正面誘敵;韓當帶三十人沿灤河到腰子山。
他們半夜就出了,一行人中午到達腰子山。戰馬都留在河邊由兩個士兵看著,大家徒步走了十幾裡已經非常累了,在大家休息的空檔韓當把四個什長都叫到了一起。
“我們商量一下誰和我去?”韓當道。
幾個人互相看看沒有做聲,韓當把眼睛望向桓玄。
桓玄趕忙開口說道:“我帶一伍去吧。”
六個人趴在山頭上朝下面的山谷看去,下面就是長峪溝子。山谷內密密麻麻的都是大樹,什麼都看不見。
“烏桓人大概在山谷東頭,我們趴在這山谷西頭看不到的。”一個瘦小計程車兵輕輕說道。他叫韋強,過去是個獵人,在桓玄這個小隊裡還有三個士兵都是獵戶。做斥候這個工作辛苦危險,爬山涉水一般人也做不下來。讓獵戶當兵做斥候,可以大幅縮短訓練時間經驗也豐富。
韓當對一個身形健壯粗脖子大腦袋的大漢招了招手。
那個大漢爬過來。
“我下去。樂斌你把繩子放下去。桓玄、韋強、高翎、唐賀你們四人呆在這裡不要亂跑,等我回來。”
韓當抓住繩子象跑步一樣,沿著山壁就那麼跑了下去,山頂上的幾個人眼睛都看直了。
等待是一件令人焦急的事情,幾個人匍匐在那裡一動不動,心裡緊張的要死,唐賀這個新兵,額頭都冒冷汗了。
突然唐賀被什麼聲音驚了神,他猛地一抬頭看見山谷內人喊馬嘶聲和低沉悠長的牛角號聲驚動了整個山林,許多人影出現在谷底樹林裡迅向自己這邊衝過來——定是韓當被人現了。
五個人迅抓住繩子準備隨時拖韓當上來,這時樂斌覺得手上的繩子一陣搖晃,趕忙出力望上拽拽,知道韓當已經順著繩子正要出勁望上爬。他趕忙對身後四人使了個眼色,然後四人一起出勁奮力往前,就象拉縴一樣拽著韓當在山壁上飛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