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三國之和天下> 第11章 徐黃效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章 徐黃效忠 (1 / 2)

劉和一路行來,自打出了京畿三河之地,他說話不多,但觀察得很仔細,早已看出越離開中原腹地越遠,底層民眾的經濟狀況基本相同,所見到的百姓大多面有菜色,敝衣繩履,強一點的,也就是多個幘巾包頭、衣服上少幾個補丁而已,孩子們髒兮兮的,衣不蔽體,穿鞋的都沒幾個。

他心道:“連年災、疫,兼併嚴重,朝廷卻依然急徵暴斂,地方兇猛如虎,百姓辛勞一年,所得不足餬口,民不聊生。有錢的富人良田千頃,奴婢、徒附萬計;沒錢的窮人賣田賣宅、賣妻賣子,什麼都賣完了,再賣自己。”

劉和穿越的這十二年來,為了熟悉時代情況,去過鄰近鄉里調查研究,所聞所睹,觸目驚心,老百姓生活之困苦,超出想象之外。有時半夜從噩夢中醒來,他往往會不由自主地慶幸:幸虧穿越在了劉虞家,家有良田宅院,不愁吃喝,要不然,恐怕早餓死路邊了。

自桓帝以來三、四十餘年間,各地水災、大旱不斷,七州蝗災幾乎波及天下,無數百姓拋家棄捨,遷轉流離。

相比外郡,中原還算好的。劉和聽遊學外地的太學同學回來說:“連年歉收,百姓飢窮,流離鄉野,餓殍道邊,彷彿二十年前。”

可見天下的百姓困苦到了什麼程度。

劉和懼怕黃巾起義,因為他怕死,他怕死,是因為他至少有的吃、有的穿。

可是,在越來越瞭解時代情況後,在見到越來越多的百姓窮困潦倒、食不果腹,而富人、貴人卻連棟數百、錦衣玉食後,他不能不想:“老百姓怎麼能不起來起義、造反呢?”

劉和在雒陽時聽過孩子們唱過一首民謠:“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小民從來不可輕”。很多年前,在他穿越之前,上學時讀過這首民謠,但當時並無什麼感觸,而今聽來,感同身受。他分明從中聽出了時代的黑暗和百姓的不甘。

陳九笑道:“老王、老何!如今的太平道勢力可大了!這太平道乃是我家大賢良師張角所立,現如今,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哪兒有不知道太平道的?現在全天下的教眾不下十萬,家家都供奉大賢良師他老人家的畫像,我們這些虔誠的跟著大賢良師遊走天下,遍地傳教,能得他老人家一張符咒,天大的福分哩!”

“前幾天阿翁感染風寒,也是請了太平道的來治,次日就好了。”陳九旁邊的一個同伴插嘴道。

又有幾個附和說道:“是啊,是啊。那符水比藥管用多了,只要虔誠信仰,不管得了什麼病,都是一吃就好。”

徐榮冷笑兩聲,說道:“裝神弄鬼,也就騙騙愚夫愚婦!”

黃忠也是冷著臉,說道:“可恨朝廷不聽忠言,放縱不管,任此輩哄騙世人。”

劉和介面道:“什麼大賢良師,左不過是略通方術的江湖騙子罷了。”

陳九等人不是傻子,聽出了三人話中的意思,都是呆了一呆。

徐榮是能吏,眼光見識俱遠,從軍事戰略角度考慮,不下十萬,太危險了;黃忠久在京師,必是聽聞過楊賜上書天子請求禁太平道的事情。

“您別這麼說呀!太平道那簡直就是活神仙,”陳九一咧嘴,滔滔不絕唸叨開了,“大賢良師他老人家能點石為金、空囊取物、騰雲駕霧、倒拽九牛、偷天換日!”他一邊說還一邊擺姿勢。

“你還一套一套的。”劉和擺擺手,“這些你都見過?”

“沒見過。”陳九一耷拉腦袋。

徐榮也覺得可笑:“你既沒見過他,怎麼知道這些的?”

“聽說的唄!我沒見過,但我們這裡有人見過。”陳九指了指後面的流民隊伍,“大賢良師悲天憫人、待民和善、拯救黎民……治病不要錢,入教還有的吃有的住。”

劉和聽了幾句,忍不住,直言質問,說道:“用這符水治病,那麼靈?”

“只要誠心,什麼病都能治好。”陳九斬釘截鐵。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