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重生之大學霸> 542章 航展準備!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542章 航展準備! (1 / 2)

永瀚航空動力科技公司的核心機結構是跟第四代渦扇發動機的結構是一樣的,只是之前使用的是第二代單晶高溫材料,現在在第三代單晶高溫材料取得了重大突破後,不需要對核心機進行很大幅度的修改確實是能很快地推出第四代渦扇發動機的。

楊傑點點頭道:“就核心機的結構來說,我們公司現在總裝生產的發動機確實不會比美國的f119發動機差。”

“這麼說的話,你們現在是不是已經在試製第四代渦扇發動機了?”馬秋林問道。

楊傑點點頭:“我們確實在設計新的大推力的渦扇發動機,圖紙已經出來了,正準備進入全面試製階段,開始對各零件進行各項工藝驗證,速度快的話,明年下半年半年就可以裝出第一臺發動機進行試車了。”

“你們這速度真是快得很。”

賀永慶感慨地說道。

“說實話,我們公司跟海外這些巨頭公司還有至少十年的差距,國內其他的航發生產商跟國外至少有二十多年的差距,這個事情又沒有捷徑可走,只能加快時間去補課,國外的這些公司可沒有義務停下來等著我們。”

楊傑說道。

“楊少說的非常正確呀,我們只有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做這些事情才有可能追得上。”賀永慶點頭道。

這時候設計部的一名工程師敲門進來彙報道:“楊少、王總,設計部已經做好準備,各資料已經準備好了。”

楊傑笑著道:“馬省長、何總、賀董,我們去隔壁會議室給你們介紹一下咱們這一款渦輪風扇發動機的設計圖紙。”

賀永慶跟何志鵬交換了一下驚喜的眼神,兩人剛才就想詳細的瞭解這一款發動機各方面的情況。

馬秋林站起身,高興的道:“行,那我們這就過去吧!”

眾人來到會議室,賀永慶坐下之後詫異的發現會議室的雪白螢幕上赫然出現了一款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全景3d彩圖。

見到這一款渦輪風扇發動機的3d彩圖,馬秋林饒有興趣地問道:“這就是你們公司設計出來的渦扇發動機?還真是漂亮呀!”

發動機那大大的風扇進氣道的那一片一片漂亮的風扇葉片,確實是很吸引人的眼球。

何志鵬笑著道:“確實是非常漂亮,我都想把這圖片用作電腦桌面,每天看一看。”

王永林笑著介紹道:“這就是我們公司的設計的第一款大涵道比的渦扇發動機,我們內部型號暫時叫崑崙。”

款發動機的ppt早就做好了,王永林親自介紹這一款渦輪風扇發動機,開啟膝上型電腦之中的介紹ppt,圖文並茂的介紹起來。

這款渦扇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設計指標定得很高,推重比達到了十,風扇葉片使用了鈦合金寬弦空心葉片,陶瓷基複合材料火焰筒,第三代單晶渦輪葉片,採用了貧油燃燒技術,同時發動機的壽命要達到10000個小時,同時儘量地簡化發動機零件數量。

“楊少,雖然你們公司掌握了單晶高溫材料和粉末冶金技術,但是要想讓發動機擁有這麼長的壽命,發動機的軸承是非常關鍵的,你們公司是不是在軸承上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賀永慶吃驚地問道。

航空發動機主軸滾動軸承是發動機的關鍵元件,需要在高溫高壓苛刻條件下,承受各種應力和壓力下,進行每秒鐘3000轉的高速工作模式,主軸承壽命直接影響航空發動機的整體壽命。

美國之所以能夠在發動機壽命上能夠做到如此長的壽命,完全得益於上個世紀50年代末由nasa牽頭進行軸承壽命的研發,一直到70年代完成,從而整體上提升了美國的航空發動機製造水平。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航空發動機水平在70年代瞬間拉開蘇聯10年差距的時期的重要原因。

小小的軸承研發涉及材料、油脂及潤滑、製造、設計、軸承製造裝備、檢測與試驗等一系列技術難題,還涉及接觸力學、潤滑理論、摩擦學、疲勞與破壞、熱處理與材料組織等基礎研究和交叉學科,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是可以說是製造業領域重要的標準件,軸承水平就可以決定製造業水平,這一塊領域沒有捷徑,只有自己不斷刻苦攻堅。

“呵呵,機床研究院有專門的軸承研究部門,這些年一直在軸承上下功夫,總算是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