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山比較平緩,但也有八百丈的高度,而四周的群山便圍繞著光明山,之後再同光明城相接。【無彈窗.】
整個山脈山脈呈圓狀,而光明城就是門戶,光明山就是門戶要藏住的東西。
光明山頂,就是天池,也稱作淨蓮天池。
不是親自到來,很來想象在八百丈高的山峰上,會有一些蓮池,散漫地落在四周,一股股氳氤生機,在山峰間瀰漫。
蓮池上有些水霧,不能散去,憑空讓此處多了幾分飄渺之感,而在蓮池前方,便是一間寺院。
寺院是三宗的起源,同時三宗收錄弟子,也會來這寺院一趟。
寺院堪稱是天下寺院之首,任何寺院都能在這間寺院中找到相似的痕跡,只是美中不足的是,這間寺院沒有名字。
楊鄴三人一路步行,到此駐足片刻,純淨的生機於他們也有些許裨益,同時也使人靈臺清明。
進了寺院,覺相道:“兩位隨意。”
覺相還有事情,那就是將天池中的生機釋放出來,不然普亮他們也吸收不了。
楊鄴跟方績也無事,便也跟著覺相,又到了天池旁。
普亮他們也沒認出覺相就是那名灰袍僧人,畢竟那只是覺相隨意之舉。
引路的九名僧人,四人著黃色僧袍,三人著白色僧袍,還有兩人著灰色僧袍。
黃色僧袍是法宗,寓意神通大,白色僧袍是理宗,寓意智慧多,灰色僧袍是佛宗,寓意苦海行。
在三宗之間,法宗人數最多,其次是理宗,最後是佛宗。
九名引路僧雙手合掌,就在一旁坐定修行,天池並不是隨時開放的,平日裡是上不來的。
普亮他們望向三人,知曉覺相才是主事人,但另外兩人應是修士。
覺相道:“進入靈池浸泡,便能重煥生機。”
於是楊鄴跟方績就離開了,並不想看到什麼。
兩人又回到寺院,方績再次仰望寺院,他並沒有在寺院上感到一絲法力的痕跡。
但這其實就是法力的體現,據典籍記載,這間寺院落成的時間,應在上古時期。
歷經十幾萬年而不見崩壞,足以看到這寺院間,隱藏著何種法力。
而這種法力,在各州都有。
兩人又行片刻,楊鄴道:“我知道你的來意。”
方績也是這樣,道:“我也知道你的來意。”
“那互不干擾?”楊鄴道。
方績也同意,道:“最好是各做各的,別想把黑鍋丟給我。”
楊鄴點頭了,方績已經知道的情況下,黑鍋很難丟給他。
方績一笑,笑容十分友好,道:“那就好,來看看寺院。”
楊鄴也笑的十分友好,道:“正有此意。”
這間寺院規模並不大,寬不過百丈,比起動臻數里的寺院來說,完全是小寺院,就如同光明城中的佛理寺與光明寺。
光明城方圓百里,佛理寺方圓二十里,而光明方圓十里,比起這無名寺來說,大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