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縫隙代表的就是佛國之門,天壇佛會的目的,也就是為了挑選出去往佛國的僧人。【無彈窗.】
片刻之後,所有收到請柬的人,俱都進入了佛國之門。
縫隙背後,見到一個禪院,是佛理寺的內院,十分寂靜。
普亮到了此處後,愈發虔誠,楊鄴看出這點,明白這小和尚知道這是什麼地方。
楊鄴便道:“你自去吧。”
這裡是三宗收錄弟子的地方,天壇上勝出的人,大多都能進來。
普亮合掌,走向禪院。
這裡還有最後一項考驗,紅塵關。
紅塵關的考驗可以說是最難的,也可以說是最簡單的,因為不論怎麼答都是對的,不論怎麼答都是錯的,但不管是答對還是答錯,都能夠透過。
所以就稱之為紅塵關,不脫紅塵,也脫不了紅塵。
最早進入禪院的人不是普亮,而是遊僧大莊,但是片刻之後,不論是從何處進入禪院,都聚到了禪房當中。
禪房內坐著光明寺的主持正行法師,在他的身前擺著十個蒲團,正是今天透過的人數。
除了普亮跟明山,其餘人雖然有些意外,但想通之後就覺得理所當然。
佛理寺是在光明城中,光明寺也在光明城中,那麼光明寺的主持是佛理寺的人,再正常不過了。
正行法師好似看出眾僧想法,便道:“貧僧非是佛理寺僧人,只是光明寺老僧。”
很明顯,正行法師是有神通的,能看出他們的想法。
緊接著,考驗就開始了。
正行法師開始詢問,次序也是按著他們的登壇順序,首先是本陽。
“本陽,你最放不下何物?”
本陽便答道:“是寺院。”
正行法師道:“不錯,你最放不下寺院。”
本陽點點頭,他從出生就在鶴陽寺,迄今已經幾十載,怎麼放得下寺院。
正行法師便道:“正因你放不下寺院,所以你會敗給著眼萬物的大莊。”
本陽默然,如果放下寺院才能接觸到佛國,很難決斷。
正行法師又道:“因此本陽你就在佛理寺修行三月之後,再回去看看寺院,無論是放得下或是放不下,都要來給我一個答覆。”
本陽點點頭,這樣再好不過了。
正行法師又望向大莊,問道:“大莊,你最放不下何物?”
大莊答道:“是莊園。”
正行法師道:“不錯,你最放不下莊園。”
遊僧大莊小時候的生活並不好,所以才在富裕之後蓋了間豪宅,佛經雖看重,但豪宅亦是看重。
正行法師便道:“所以你貪戀莊園的閒逸,雖著眼萬物,卻輸給了正反對立的慈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