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允笑了笑,心道,我怎麼看,當時是眼睜睜的看啊。
李清臣不把自己的勸告當一回事,你趙頊對我的上書不置一詞,現在出了大問題,又來問我怎麼看。
不過這種話在肚子裡吐槽一下便是,真要說出來,那就真是不懂事了。
蘇允神色誠懇道:“君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趙頊聞言眉頭微微一皺,道:“那這蔡村村民橫行跋扈,先是強佔河道,官府要清理,他們還鬧事,現在甚至還將運河給封鎖了,這難道不是取死之道麼?”
蘇允點點頭道:“官家自然可以發大軍……哦,無須大軍,只需五百全副武裝的禁軍,便可以將蔡村盡數屠戮。
可是這樣,必然不是官家您願意看到的事情,否則您今日也不會尋臣過來。”
蘇允笑了笑,道:“其實這些事情在臣看來,都是小事一樁而已。”
趙頊一愣,道:“小事?”
蘇允點點頭道:“民眾看著是蠻橫的,但實際上的主要矛盾是什麼,是百姓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蔡村的村民為什麼要佔據河道,甚至不惜與南衙作對,難道他們當真是那麼蠻橫不講理?
臣認為不是這樣的,倉廩足而知禮節,他們但凡有別的路可以走,他們不會選擇將腦袋系在腰間,跟朝廷作對的。”
趙頊點點頭道:“這是你的矛盾分析法是吧,你認為當下的癥結是因為蔡村以及沿河兩岸百姓過於窮困的緣故?”
蘇允點點頭。
趙頊皺起了眉頭道:“也就是說,此次就算是強行壓下此事,也無法避免以後還會有人強佔河道?”
蘇允點頭道:“只要他們還是活不太下去,他們便一定會跟朝廷爭搶河道。”
趙頊搖頭道:“這樣的話,可不好解決啊,國朝以來,哪代官家不是希望百姓富裕的,可是誰又能真正做到呢?
朕也想讓所有的百姓都富裕起來,民富國強,但太難,太難了。”
對於趙頊的感慨,蘇允不予置評。
趙頊也沒有讓蘇允回答的意思,只是自己感慨了一下,隨後問蘇允道:“蔡村村民圍堵運河一事,李卿跟朕提議,說是帶領禁軍,將圍堵的人給殺了,算是殺人立威,以免以後還有人效仿蔡村行事,你覺得如何?”
蘇允駭然抬頭看向趙頊。
看到蘇允的神情,趙頊趕緊道:“朕還沒有答應他,朕想先問問你的意見。”
蘇允嘆息道:“蔡村圍堵河道的村民至少都有千餘人,李知府是想要將他們全都給殺了麼?”
趙頊道:“圍堵運河,阻礙糧食進京,這是天大的事情,蔡村村民膽子太大了。
其實按理來說,這已經是近乎叛亂了,按照律法來說,當真將他們給屠了,也是合情合理的。”
蘇允點點頭道:“官家既然今日召臣來問此事,想來並不想當真這般行事?”
趙頊點頭道:“朕想問問你有沒有辦法,但凡有可能,朕不會這般行事,但若是無奈之時,為了保證汴京的糧食安全,朕也不得不如此了。”
蘇允沉吟了一下,道:“千餘青壯,身後便是千餘戶的衣食所繫,幾千人口指望著他們,他們若死,大宋便要多數千孤兒寡母。
臣著實見不得這種人間慘事,若是官家信得過臣,便將此事交予臣來解決吧。”
趙頊聞言喜道:“居正,你有辦法?”
蘇允點點頭道:“具體的還沒有,但癥結既然已經知道,那麼解決起來想來亦是不難矣。
蔡村村民之所以如此著緊,是因為他們著實窮困,許多人靠著這些魚池、藕塘過日子。
所以,只要給他們找到新的活路,我想,他們是不會當真跟朝廷以死相搏的。”
趙頊提醒道:“你這算是放開了一道口子,你今日對蔡村村民網開一面,那麼其他河段的百姓呢,他們有樣學樣給你來這麼一趟呢,你能照顧一個蔡村,難道還能夠照顧沿岸數十萬民眾?”
蘇允笑道:“臣來想想辦法。”
趙頊搖搖頭道:“算了,不能將所有擔子都加你身上,你只需解決蔡村村民的事情便是,哦,是了,你可以將他們安排進南衙的倉場庫務之中。
至於其他沿岸百姓,此次朕不追究他們的責任,但以後會派人巡查河道,將苗頭直接給掐掉,大約不至於再有這等事情發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