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9年8月1日,華歷崇禎二年六月十三日,己巳年辛未月丙寅,星期三。
這是一個值得所有華夏人銘記的日子。在這一天,我國武裝力量正式在旅順舉行勝利大閱兵,用以慶祝國防軍和協從軍、附庸軍一起,取得了對後金奴隸制政權的完全勝利。這場戰爭粉碎了建州集團不可戰勝的神話(如果有這種神話的話),鼓舞了遼東百萬人民繼續奮鬥的信心,揭露了建州集團野蠻和原始的本質,同時從側面表明了明軍的脆弱不堪,展現出奴隸軍隊和封建軍隊的落後性和反動性。
朱鳴夏元老結束了在山東的考察,與昨日回到旅順。他在傍晚親切接見了訪問團,並邀請我們一起享用晚餐。宴會上,元老冕下溫和地詢問了訪問團來訪的行程,並關懷了訪問團成員們的思想變化。他表示,訪問團的來訪是一個很好的開端。長期以來,遼東一直處於艱苦而慘烈的抵抗女真族入侵的戰爭中,英雄的遼東人民為保衛自己的家園、拱衛中原的廣闊天地和億萬同胞做出了偉大的抵抗和犧牲,這是遼東人民的光榮,也是中華民族神聖品質的直接體現。
但是,由於資訊傳遞不通暢,以及明帝國官僚的懈怠和懶政,以江南地區為代表的關內人民並不瞭解遼東戰場的殘酷性和艱鉅性,甚至有不少人民為官府抽取遼餉而感到埋怨,因此懷有對遼東人民不友好的態度,這無疑是錯誤的、短視的。元老感嘆,若是沒有百萬遼民的貢獻,若是在澳宋大舉增援遼東前缺少了明國的資金和物資支援,以東江鎮為代表的遼民武裝力量是不可能在戰爭中生存下來的。如果東江軍被後金消滅,關內的中原地區早已陷入建州集團的威脅中,江南地區需要負擔的經濟壓力也會隨之大增。需知,明國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億的人民,是一體的,是統一的。從來沒有一個地區的人民遭受苦難,而另一個地區的人民毫不受影響的例子。
聽到元老冕下的感懷後,訪問團成員們紛紛流下感動的淚水。作為江南文人階級代表的黃宗羲同志當即表示,他深深地為遼東人民做出的貢獻而感動。在回到江南後,他一定會全面客觀地向江南人民介紹遼東戰場的真相,並宣傳澳宋共和國為解放漢民做出的艱苦努力。並且,江南地區著名的評書藝術家柳敬亭先生也表示,他將發揮自己的影響力,以評書和戲曲的方式傳播遼東人民和澳宋共和國的光輝事蹟,爭取增進關內關外人民的瞭解和關愛......
————————————————
元老冕下這次回到旅順,自然不是專門來接見訪問團的。在8月1日當天,他和秦向平總督一起,參加了偉大的勝利閱兵。
旅順,紅場。
紅場南北長一公里,東西寬度一百五十米,全部由條石鋪成,兩側在往日為商業區和居民樓。在今天,市民們紛紛在窗臺上拉起橫幅和旗幟,從窗戶裡伸出身子向受閱官兵揮手歡呼。
旅順居民被組織起來,在紅場邊排成方陣。軍樂隊站在居民中奏起軍歌,號角聲不時響起。天空中萬里無雲,湛藍的天空在陽光下放出寶石般透徹的光彩。空軍的熱氣球在藍天下飛翔,鮮紅的條幅在籃子下拖行數十米。
朱鳴夏和秦向平兩人並肩站在主席臺上,向對面的居民們揮手示意。他們穿上最正式的禮服,胸口彆著勳章,腰間配著軍刀。遼南集團軍的非受閱軍官們站在他們身後一步,一起昂首挺胸,沐浴在金黃色的陽光下。
10時整,大閱兵開始了。
齊武少將騎著一匹白馬,來到主席臺前方,對秦向平大聲道:“閱兵總指揮齊武向你報告,遼南集團軍受閱官兵準備就緒,請你檢閱!”
“開始檢閱!”
參觀閱兵的人民們發出響亮的歡呼聲。第一批受閱的騎兵部隊開始入場。帶隊的軍官是長生島騎兵營的賀寶刀少校、登州鎮騎兵營的朱國斌少校兩人。
騎士們換上了軍禮服,沒有裝備胸甲。他們在頭盔上插著豔麗的雞尾羽,鮮紅色和橙色的羽毛隨著馬匹前行而一動一動,仿若漂浮在空中的火苗。戰馬每20匹排成一排,以同樣的速度朝前走去,連著馬上的騎士,如同一棟三米多高的長牆。銳利的馬刀被騎兵拿在手上,刀尖向上豎起,反射著連綿的冷光。
朱國斌右手扛著軍旗,左手勒住韁繩。走到主席臺正前方時,他的臉龐向右轉了45°,面對著主席臺大喝道:“騎兵敬禮!”
每個連的連長同時舉起軍旗,一千多名騎士同時大吼:“祖國萬歲!”
秦向平高舉右手向騎士們揮舞,“人民萬歲!”
兩側的市民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他們盼這一天已經太久了。從萬曆年間開始,他們就被建奴逼著背井離鄉,一路向南逃到遼東的盡頭。從撫順到瀋陽,從遼陽到金州,難民們逃亡的路上鋪滿了死者的骸骨。飢餓,疾病,亂軍,以及建奴的追殺,無時無刻都有人一頭栽倒在路邊,再也沒有醒來。即便逃到了旅順,得到東江軍的庇護,遼民們依舊徘徊在生死線上。天啟五年,張盤將軍戰死旅順,城內漢民被屠戮一空,紅場磚石下的大地,就帶有死難者的血跡。
在戰前,就算齊武將軍親自向市民們保證,建奴不可能踏過金州長牆一步,還是有很多人做好了死去的準備。但是沒有人逃走,更沒有人想過投降。幾乎所有男丁都報名參加民兵組織,有過軍事訓練的男子自發組成市民護衛隊,一百萬澳宋元被市民們捐出,換成步槍下發到居民手中。所有人都厭倦了逃亡的日子,在澳宋的保護下,他們得到了房屋,糧食,衣服,工作,以及作為人天然該有的,平安而不受恐怖威脅的,有尊嚴的生活。為了保衛自己的生命,更為了保衛作為漢人的尊嚴,所有能拿起武器的人,都拿起了武器。
現在,時刻準備在旅順展開巷戰的居民們終於從戰爭陰影下解放出來。他們歡欣鼓舞,盡情歡呼和吶喊。十幾年來被建奴的屠刀架在脖子上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紅場南側,張盤將軍的雕像在看著正走入紅場的炮兵方隊。這座雕像今年春天才建好,基座高5米,象徵張盤將軍犧牲在天啟五年;雕像本身高16.25米,即天啟五年對應的西元1625年。將軍雙手拄著長刀,刀尖插在地上,深深地看著他誓死保衛的旅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