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亂唐> 第六百七十七章:永王傳死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七十七章:永王傳死訊 (1 / 2)

展開奏報,果然是關於永王李璘的訊息,只是內容讓高力士頗為心驚。李璘居然已經從江陵起兵南下直抵廣陵,並且已經得到絕大多數江淮系軍將的投效,竟漸漸有了成勢的模樣。他暗暗咋舌,想不到當年那個身體有缺陷的瘦弱皇子竟也有如此魄力和手段,以前還真是小看了此人。

高力士並非糊塗人,雖然很多事他表面上裝的糊塗,可心裡都清楚的很。

當初李隆基逃出長安,到達成都以後就大封諸子到各地去領兵,為了是使李氏江山不至於斷絕,不論哪個兒子可以成事,這江山終究還是姓李的。不過,等道太子李亨自立為帝的訊息傳至成都時,李隆基依舊堅持此前分封諸子就藩的詔書,其用意也就破耐人玩味了。

以常理揣度,但凡社稷有覆亡之危,天子當竭力扶持身為儲君的太子才是,並且應該傾盡所能的為其清理掉一切障礙,這也是一個老邁而幾乎失去整個天下的皇帝最後應該做的事情。只可惜,太上皇並沒有這麼做,甚至都沒有想過為太子鋪路,這當然有馬嵬驛那場兵變的怨恨在作祟,而更根本的原因則是,他從來都沒有信任過這個嫡子,心中所存的只有提防和忌憚。到了成都以後尤其更甚。

太上皇一生都擅長平衡相制之術,用這種法子,他可以穩穩的控制住朝局,沒有一個權臣乃至於宗親敢於造反,如果不是出了安祿山這個異類,只怕太子依舊還是那個戰戰兢兢的小綿羊呢!

可現在呢,一旦當了皇帝,便也名正言順的與太上皇分庭抗禮了。

高力士偷眼看了看太上皇,原本他的鬚髮是灰多白少,現在想找出幾根黑髮來,卻是困難極了,心中不免一陣惻然。

說到底,太上皇把李璘封到江陵去,是對他寄予了厚望的,後來又授予其廣陵大都督,以及江南四道節度使,更是希望他能據地而自重,可以由江南起兵平亂,最終以達到鉗制日漸坐大的李亨。

想想睿宗皇帝淒涼的晚景,高力士亦是親眼所見過的,被親生兒子奪權幽禁,鬱郁而死,太上皇不肯輕易放權,他自然清楚原因所在了。

也就是說,李璘在江南越是坐大,李亨就越不敢對太上皇有進一步的動作,甚至要主動與之妥協,以換取太上皇的支援。

這種制衡的把戲,高力士見過太多次了,就算閉著眼睛也能看的清清楚楚。

“恭喜太上皇,永王不負眾望!”

李隆基的眼睛裡閃過一絲苦笑。曾幾何時,他何須如此忌憚那個綿羊一般的兒子呢?現在被奪了皇位不說,還要竭盡所能的加以鉗制,當真世易時移啊,許多事實難預料。

然則,這終歸是諸多壞訊息裡的一件好訊息,李璘越是壯大,自己也就越是安全。

“既然永王在江南已經漸漸成勢,太上皇何妨就走的快一些,想必皇帝也急著與太上皇分享這個好訊息呢,屆時朝廷可以分從關中與江南夾擊安祿山叛賊!”

李隆基笑了,笑了多少有點頑皮,他可清楚極了,李亨在得知李璘成勢的訊息以後,一定是如坐針氈的。

不過,現在還不是加快返回長安的時候,他要等,李亨一定不會放任李璘在江南坐大,也必然會派人去予以剿殺,只等著李亨在江南碰壁,甚至於一敗塗地,才是他回到長安最佳的時機。

高力士想了想,還是建議道:

“陛下總該見一見皇帝的使者,如果總是由老奴接待,恐怕……”

他是怕李亨面子上過不去,只會越發加深父子矛盾,這麼做除了洩憤以外,對太上皇並無好處。

李隆基擺手道:

“知道你在顧慮什麼,不必如此婆婆媽媽,就去告訴那些使者麼,朕身子不爽,就不召見了!”

李隆基這麼慢待李亨派過來的使者也是有所依仗的,現在連蜀中都在傳奇得位不正,而且恰逢李璘在江南豎起了反對李亨的大旗,李亨就更加急於希望李隆基對他的合法性予以確定和承認。

其實,李隆基什麼都不用做,只須儘早的返回長安,坐鎮長安,就等於向天下人昭示,他是支援李亨的。

事實恰恰與之相反,李隆基一路上慢吞吞的磨蹭,就是不希望給予李亨這種支援,同時也是暗助了李璘一把。只要李璘爭氣,挫敗了李亨派去江南的人,所有的謀劃便成功了一半。雖然他再難奪回皇位,可奪回一些權力總是大有可能的。

從巴州到符陽,短短七十里的距離,車隊竟整整走了七日,幾乎用一日十里的速度在前進。三波滯留在車隊裡的天子使者都急的沒有辦法,按照這個速度,只怕要走到至德三年才有可能抵達長安,到那時恐怕什麼菜都得涼了。

說來也是奇怪,從第三波使者之後,預想中的第四波使者就沒了,李隆基一行又晃晃蕩蕩,慢慢吞吞的奏了小半個月才到難江。至此,天子的第四波使者才終於到了,比起以往三五日一波使者的頻率可是降低了太多。

高力士又按照李隆基的授意,代為接待了天子的使者,只這一回卻令其頗感詫異,天子使者的態度居然傲慢了不少,甚至於絕口不提催促太上皇返京的事了。高力士浸淫於權力漩渦中心數十年不倒,所憑藉的除了對李隆基不二的忠心以外,就是極為靈敏的嗅覺。

這所謂的嗅覺並非鼻子辨別香臭的功能,而是對各種人心動向的微妙把握。比如這天子使者一反平常的態度,就足以說明,一定發生了什麼,才使得他們敢於如此。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