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當然不願意崔渙辭相,此人雖然對秦晉有成見,不過骨子裡卻是公忠體國。如果因為這點過錯就將其趕回老家,豈非讓天下忠臣士人寒心?
“御史大夫秦晉,覲見天子!”
忽而,又有宦官在外面高呼。
在這吵成一鍋粥的時刻,秦晉居然也到了。秦晉的待遇比之高適又更勝了一籌。他可以不經通稟,直接入殿覲見。
很快,秦晉與高適幾乎同時進入了殿內。
“兩位愛卿來的正好,都來參詳參詳,李璘謀反事當如何處置!”
“陛下,臣贊同崔相公的建議,當立即派兵剿滅李璘叛軍,否則將對房相公的東征大軍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他在殿門口時就已經聽到了裡面的爭吵,崔渙中氣十足,聲音都清清楚楚的傳到了外面。
李亨不禁一怔,問道:
“出兵?朝廷哪裡還有兵可出了?”
現在的關中只有神武軍和左衛軍兩支兵馬,神武軍兵員不過兩萬人,那是要準備隨時策應房琯東征大軍的。潼關倒是有裴敬的三萬人馬,可潼關關乎三輔生死,兵力更不可輕易調動。至於,左衛軍和那些紈絝子弟組成的新軍,李亨都不確定他們是否有合格的戰鬥力,更何況,關中也必須有足夠的兵馬坐鎮,以備不時之需。
總而言之,李亨心念百轉都找不到一支可以派往江陵平叛的大軍。
“都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朕今日卻是已經到了這地步,又何從平亂呢?”
李輔國當即眼珠一轉,建議道:
‘陛下,事急從權,不如以神武軍討伐李璘!’
崔渙立即針鋒相對:
“神武軍人馬本就不多,兵員又多是關中河東任事,到江南去勝負未可知也!”
李輔國眼皮一番,當即就要和崔渙進一步爭執。
秦晉卻忽而開口了。
“陛下,臣舉薦一人,可抵十萬精銳!”
李輔國和崔渙俱是被驚得一怔,這秦晉還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只有李亨目露喜色,他知道秦晉從未說過空話,甚至於在昨日間,所有人都不看好他的推斷,到最後的結果還不是證實了他的先見之明?
“秦卿舉薦何人,快快說來!”
秦晉從容道:
“此人也在殿內,就是高適!”
高適?
所有人都大覺不可思議。高適此前不過是個左拾遺這等無關緊要的小官,又從來沒表現過其有過人的將才,怎麼到了秦晉的嘴裡就成了堪抵十萬精銳的不世之才了呢?
李亨聽到了高適的名字,先是一陣愣怔,繼而目光又馬山個轉到了站在秦晉身後的高適。他一想到高適乃秦晉所舉薦之時,心中立時也就瞭然,秦晉一定早就深悉高適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