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耳根新書【一念永恆 ./book/27094/】,閱讀大神新作!
秦晉打走了清虛子,立即招來長史李萼。? ??
“驚馬的軍卒在哪?身份背景是否查實?”
“已經逮捕,目下在軍中監禁,身份屬實,沒有冒充跡象,背景查實還要多一些時間。”
此時的秦晉一掃剛剛的輕鬆寫意,臉上掛著一層寒霜。
“眼下的京城還在神武軍治下,那些牛鬼蛇神就已經耐不住寂寞,非要跳出來,就算廣平王不想追究,也必須把幕後主使之人給揪出來!”
見秦晉如此言之鑿鑿,廣平王與驚馬衝撞一事乃有墓後主使,李萼沉吟了一下,才道:
“驚馬原本常見,大夫何以如此篤定乃是**呢?”
秦晉冷哼了一聲,並沒有把他的預感說出來。以李唐皇室的本性,手足相殘原本就會稀鬆平常的事,如果不殺掉最有力的競爭者,覬覦皇位的人又怎麼可能有機會上位呢?
從開國之初到現在百餘年,幾乎每一位皇帝任內都有政變兵變生。高祖時,李世民殺長兄李建成,強迫其父李淵搬出太極宮,移居別宮。李世民在位時,太子李承乾動兵變,最終落得個兵敗身死的慘淡下場。高宗李治時期,武后亂整奪權,繼而以武周代李唐,幾個曾做過皇帝的兒子說殺就殺,眼睛都不眨一下。
至於武后之後兩任皇帝李顯、李旦,哪一任不是因兵變上臺,又因兵變下臺呢?
李旦上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太上皇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動唐隆政變,殺掉了左右皇帝的韋皇后。此後沒多久,李隆基又動了先天政變,把自己一手推上臺的父親拉下馬來,效法其曾祖李世民行禪位之舉,尊為太上皇。
然則,天道往復,報應不爽。李隆基現在也因為兵變和政變失去了皇位,被遙尊為太上皇。
以此看來,從李淵稱帝到現在,只有高宗李治得為算作正常繼位。其他人的皇位,幾乎全部以非正常手段得來。在這種烏煙瘴氣的政治習氣下,任何慘絕人倫的事都有可能生。李隆基曾以造反的罪名,一日間殺掉三個親生兒子,便可見一斑。
對於政治鬥爭的殘酷必須有足夠清醒的認識,否則就很可能落得個慘淡下場。
因而,秦晉從一開始就認為,隨著李亨執政日久,新一輪的儲君之爭便會逐漸浮上水面。
南陽王李系領兩萬劍南邊軍就是個開始。
在太子之位尚未落定之前,李亨諸子都有得位的希望,自然人人都心心念著希望這張大號的餡餅落在自己頭上,有人更會不擇手段的謀取。進一步講,就算廣平王李豫得到了太子之位,也一定會有人盤算著將他拉下馬來取而代之。
總而言之,只要李亨沒死,李豫沒有登基,這場爭奪儲君的明爭暗鬥就不會落幕。
再進一步,就算讓李豫當上了皇帝,那些自問有能力,且又有功,對皇位有覬覦之心的藩王們,又豈能甘心?
秦晉揉了揉太陽穴,只覺得在唐朝當皇帝真是個苦差事,不但要防爹還要防老婆,防兒子,防一切身邊的人。關鍵時刻,還要摒棄親情,除了爹不能殺以外,就沒有不能殺的人。
其實,何止唐朝,在此之前的哪一任皇帝安穩了?就連鼎鼎大名的漢武帝都以殺母存子的方式,為自己選定的儲君掃除一切對皇位的威脅,就算那些有潛在威脅的人也不放過。因而,漢昭帝在註定成為皇帝的那一天其,他的母親鉤弋夫人就註定要因他而死。
細想想,這究竟是人使皇權變得冷酷,還是皇權使人變得更絕情無義呢?
在秦晉看來,這都不是,正所謂“物競天擇”,規則早就有老天定下了,只有滿足條件的人才有可能成為最終的勝出者。
秦晉跟著李萼來到軍中大獄。這裡關押的都是些違犯了軍法的將佐,有些人即將受到體罰,有些人還面臨著被斬的命運。這裡與尋常監獄的氛圍也並無多大區別,在秦晉剛剛現身之時,幾乎所有的囚犯都像見著佛祖菩薩一樣,拼命的喊冤求饒。
但是,這些人既然被關在了監獄中,就自然有取罰之處,秦晉同情他們,但又不會恣意放縱。
長史李萼眉頭皺起,無聲的掃視著那些大聲喧譁的犯人。令人稱奇的一幕出現了,在李萼目光掃過之處,幾乎所有人都縮了回去,大氣都不敢再出一下。
秦晉暗想,李萼在此時竟從名士儼然轉變成了一名酷吏,真不知是福是獲。然則,治獄又豈是請客吃飯要,難不成還要謙恭禮讓?不讓犯人們知道軍法的威嚴,就不能起到警戒威懾的作用。
在監獄深處的一所單間裡,秦晉見到了那名肇事的軍卒。
只見他身上衣袍還算齊整,臉上也沒有傷痕,應該還沒有受過刑。
“御史大夫親自來看你,這是最後的機會,如果再不如實道來,後果將難以設想!”
這個難以設想,通常會給人以很多種想象,總之未定的威脅最讓人難以抵禦。
軍卒的臉上掛滿了恐懼,但秦晉從他的眼神裡看到了一絲求死的**,心道這一定不會讓李萼三言兩語就嚇住的。
“俺,俺就是驚了馬,衝撞了大官,可,可那大官沒事,俺,俺也罪不至死,俺懂得軍法的!”
這一番措辭說的結結巴巴,反而把秦晉逗笑了。
“罪不至死?假如我告訴你,不但要罪該萬死,還須禍及家人,你信不信?”
“俺一人做事一人當,哪有道理禍及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