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晉對盧杞進行了一番敲打,但他卻並不認為,有了這教訓以後,盧杞就能徹底改觀。一個人性格的形成,除了先天因素以外,更是建立在從幼年到成年,十數年自身經歷的基礎之上。
如果區區幾件事就能讓一個人有所改變,那也太不符合常理了。
說實話,秦晉的手底下並不缺人,可是具備各方面素質,能夠獨當一面的人還是拿不出手來。
往遠了說,比如陳千里,這個人堅持那一套忠君報國的原則,即便與秦晉翻臉也在所不惜。因此,此人只能有限的使用。而裴敬和盧杞算是對秦晉死心塌地了,可是裴敬穩健有餘而失之軟弱。盧杞則與之相反,有謀略,有手段,只可惜過於狠辣了一點,為達目的往往不擇手段,這種性格一旦熱血上湧,則隨時有可能將神武軍帶入萬劫不復之地。
比如陰謀鼓動逃民造反,如果這件事的真相被有心人得知並公之於眾,那麼神武軍和他秦晉就算跳進黃河中也洗不清了。
但若追究本心,秦晉又何嘗沒有過看朝廷如何處置的心思呢?
他還真希望,李隆基能夠當機立斷殺掉楊國忠和魚朝恩兩人,雖然不能徹底解決朝堂上明爭暗鬥的局面,但至少最有能力,也最有可能掣肘壞事的人死掉了,很多因爭權奪利而若隱若現的危機,或許便可就此消失。
“神武軍主將的差事你先讓出來吧,暫時到河工營去指揮提調。”
秦晉最終還是免去了盧杞身兼的神武軍主將這一差事,而是極具懲罰性的讓他去了河工營,且他將要履任的差事,就是陳千里曾經領過的。
陳千里現在重返龍武軍任長史,旬日下來竟風水輪流轉,轉到了盧杞的頭上。
盧杞雖然一個不樂意,一萬個不樂意,但自知理虧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下了。
見盧杞的反應並不是很大,秦晉有些奇怪,就板著臉問道:
“讓你到河工營去,可有不滿之處?”
盧杞的回答倒也實誠。
“末將當然一千個一萬個不想去,但使君有所命,又安敢不從呢?”
對盧杞這種性格的人而言,沒有異常就是最大的異常。但是既然他不想表露,秦晉也就不再強求。
“如此甚好。到了河工營以後,修身養性,多加檢討……”他本想說等過一段時間,如果表現良好,再將其調回神武軍,可撇眼瞧見盧杞一副滿不在乎的模樣,心中有氣,便改口道:“過一段時間,如果神武軍主將的位置還空著,說不定還會調你回去。”
該說的說完,秦晉毫不客氣的就將盧杞攆了出去。
其實,盧杞面上的滿不在乎全是裝出來的,出了郡守府他就開始後悔,如果在秦使君面前服個軟,或是做出深徹悔悟的樣子,沒準就不是這個結果了。
但是以支援,後悔又有什麼用呢?盧杞深刻體會到了好面子而得不償失的後果,於是暗暗發誓,如果今後再有此類事情發生,一定會首先服軟認錯,也不打腫臉充胖子。但緊接著,他又作勢抽了自己一個嘴巴,暗罵自己烏鴉嘴,這種事發生過一次就夠了,如果屢屢壞事,真不知道以秦使君的性格還能否再重用自己。
秦晉對於惹事壞事的人看似手軟,卻實則毫不留情。
比如裴敬,在朝邑小城一戰,雖然有很多外部因素,未必全都歸咎於一人,但只有裴敬領受了懲罰,直接跳出神武軍,讓他徹底留在了龍武軍,本來臨時的差遣,這回變成了長久的差遣。
想到這,盧杞心中還是有幾分慶幸的,如果不是裴敬自己惹了麻煩,被秦使君踢出神武軍,他也不能如此之快的成為神武軍主將。
然而,樂極生悲,主將的位置連屁股還沒坐熱,現在他的下場就比裴敬還慘,直接發配到了河工營。
令盧杞沒想到的是,河工營的河工們竟對盧杞的印象好極了,聽說盧將軍因為剿賊不利被貶到河工營中,紛紛自發的聚在一起相迎。
數萬人夾道歡迎的場面盧杞還是頭一次領略,在接受萬人歡呼稱頌的那一刻,心頭那一點不快也就隨風消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