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亂唐> 第三百三十四章:危機如形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三十四章:危機如形影 (1 / 2)

高仙芝的關注點與楊國忠不同,楊國忠話裡話外都圍繞著剿賊失利的主要責任,而高仙芝則直接指出了蒲津關掌握在叛軍手中,對關中的威脅究竟有多大。

李隆基雖然年邁,但也沒到昏聵不堪的地步,他也十分清楚,蒲津對於關中安全,對潼關防線的重要性。因此,這才容忍了秦晉以馮翊郡守的身份繼續節制神武軍,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以神武軍之力來解決掉蒲津的大麻煩。

在外放秦晉的決定議定之前,李隆基曾反覆的考慮了各種選擇的利弊得失,最後兩害相權之下,才不得已做出了以上選擇。

現在,秦晉道馮翊以後,並沒有達到李隆基的預期,自然心急如焚,同時又隱隱慍怒。也許他終究是低估了秦晉其人,這個人是否在玩弄養寇自重的把戲他不得而知,但是蒲津的問題久懸不下,必然會給潼關的戰事帶來更多的不利影響。

“潼關軍報,叛軍已經有二十萬大軍越過了陝州,一部越過崤山挺近商洛,一部於關城外伺機而戰。他們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四面出擊各個擊破,只要有一點出現潰敗,整個以潼關為核心的防線就會功虧一簣。”

高仙芝的語氣低沉,語速緩慢,在稍稍停頓了一下之後,又繼續說道:

“河東城日前亦送來急報,叛軍已然兵臨城下,若朝廷援兵不至,可能撐不過半月。”

魏方進的神色陡而變化,他平日裡在政事堂甚少理事,但不意味著他什麼都不懂。

河東城位於河東道的西南部,與蒲津僅僅一河之隔,一旦此城失陷,就意味著關中東北部的防線正被叛軍一點點的撕裂。倘若,皇甫恪這個時候再投靠了安祿山,那叛軍豈非能夠安然西渡黃河?

如此種種念頭在腦子裡湧了出來,魏方進的整張臉立時煞白一片。就算傻子都知道,一旦叛軍從蒲津進入關中腹地,意味著他們可以從關中後方夾擊潼關守軍,到那時,就是戰神白起在世,只怕也無力迴天了。

高仙芝的分析正中楊國忠下懷,局面很可能變的不可收拾,這一切都是秦晉的行動不利所導致的,因此在局面繼續惡化之前,朝廷有必要追究此人的責任。

但是,楊國忠並沒有公開表示要追究秦晉的責任,只是清天子立下決斷,不能再做猶豫之舉。

他十分篤定,自兵變以後,秦晉已經徹底失去了天子的信任。只要這廝有任何風吹草動,必然會換來天子成倍的猜忌,如此下去還能用他費盡心力的想辦法嗎?只要坐觀其變,天子自然就會出手了。

煽風點火這等該做的事都做了,撕破臉皮的事還是留給天子來做吧。

就在楊國忠暗暗得意,等著天子下罪於秦晉之時,天子卻在沉默了多時之後長長嘆了口氣。

“兵事不易,臨陣換將,實乃大忌。再看看吧!”

一句話讓楊國忠肚子裡的笑意頓時就變成了恨意,想不到天子還是沒能下定治罪秦晉的決心。

他在衛伯玉被殺一事上選擇了妥協,滿以為會換得天子的體恤,會將秦晉從郡守的位置上拉下來,可萬想不到,居然等來了這等結果。

“臣以為,朝廷要敦促秦晉,限期平定皇甫恪叛亂,必須將蒲津關牢牢的掌控在手中,不為叛軍所乘。只有如此,哥舒翰才能安心在潼關抗賊。”

高仙芝的關注點仍舊在蒲津關,至於秦晉剿賊是否失利,應該追究什麼責任,則完全不在他的考慮之內。

楊國忠似乎從中發現了一個可乘之機。

“叛軍猛攻河東,必然志在蒲津,不如使哥舒翰在潼關展開一次反擊,以鉗制叛軍在河東的攻勢,另一面敦促秦晉乘機儘快平定皇甫恪叛亂……”

就實而言,楊國忠的這個建議中規中矩,就連高仙芝都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得到了三位宰相的一致勸告之後,天子最終選擇了這個方案,分別向馮翊和潼關派遣中使。一面敦促秦晉限期剿賊,一面向哥舒翰傳達攻擊叛軍,鉗制河東攻勢的敕命。

回到府中,楊國忠臉上的笑容徹底消失了,在藉故鞭笞了一個粗心大意的奴僕之後,命人將族侄楊行本召來。

自從楊行本離開神武軍以後,楊國忠對他頗為重視,原本有意使其做京兆少尹,但被楊行本一口回絕。他認為自己年紀太輕,資歷淺薄,如果坐在京兆少尹的高位上,必然招致非議,到時被成千上萬雙眼睛盯著,做事肯定會縮手縮腳。

於是,楊國忠在審慎考慮之後,仍舊讓楊行本留在了軍中,協助衛伯玉訓練新軍。後來,衛伯玉率大部新軍北上以後,楊行本並沒有隨行,而是留下來節制已然為數不多的新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