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攻打趙國,秦軍之猛,趙軍也不弱。秦趙兩軍交戰趙中都、西陽。趙國戰敗,趙中都、西陽被秦人佔領。秦王嬴駟在咸陽宮得知捷報,大喜道:“我大秦將士所向披靡,無人能擋。”
張儀恭賀道:“秦國有王上之英明,又有大秦將士用命。秦國,豈能不爭霸諸侯。視天下諸侯如無物。”
秦王駟拿出一封國書,遞給張儀笑道:“你看看,這是什麼。”
張儀接過文書觀閱,拱手道:“天佑我秦國,臣恭賀王上得蜀國千里之地。”
“寡人用司馬錯之策,以司馬錯為將,都尉墨為副將,從金牛道而出,滅苴國,南下攻破蜀軍葭萌關。蜀王擁兵十萬,不戰而開門納降。”秦王駟神情激動道:“司馬錯用計之高,膽識之大。不足十月,滅了苴、蜀二國。司馬錯實乃將才也。”
“恭賀王上。”張儀笑道:“我們向東攻趙,得趙中都、西陽。向南滅苴、蜀兩國。王上,下一步我們該怎麼辦。”
“司馬錯之策,張相可還記得。”
“臣不敢忘。得巴蜀之地,以望楚。楚亡,天下安。”
“寡人滅了苴、蜀兩國。接下來,寡人要奪取巴國之地。寡人坐擁秦川、苴、蜀、巴數千裡之地。天下諸侯,安敢與我秦國爭雄。張相啊!秦國一路走來,頗為艱難。能有今日之局面,實屬不易。寡人想起走過的每一步,皆是熱淚盈眶啊!”
“巴國位於大江大河,群山之中。東臨楚地,西依蜀國。”張儀指著堪輿圖道:“我國得了巴國,將秦地、苴、蜀、巴,連成一片。我秦國坐擁之地,乃有數千裡。王上,臣建議讓司馬錯攻滅巴國,以望楚地。”
“寡人也是這個意思。故而,派遣嬴麋領兵一萬,前去支援司馬錯。巴蜀之地,寡人笑納了。”
“我們得巴蜀之地,楚國勢必不會甘心的。”張儀皺眉道:“臣建議,我們繼續攻打趙國。奪取趙國舊都晉陽。我國得趙國晉陽,向東依望趙都邯鄲。向南亦可觀韓魏兩國。”
“中都、西陽一戰,我軍亦受到了不小的損失。趙君那小子,繼位之初,膽敢以一國之力,對抗齊秦魏楚燕五國。趙君安會臣服我秦國。趙國是硬骨頭。我們繼續打下去,會深陷其中。即便得了趙國的晉陽,我國也會付出慘重地代價。得晉陽,我國便與趙國結下死仇,在無機會出函谷與諸侯爭長短。”
“趙國不服,我們打得他臣服。”
“趙國我們已經敲打了,也取了趙中都、西陽。”嬴駟指著西境、北境道:“義渠國死而復生,捲土重來。西戎也是蠢蠢欲動,欲攻我秦國。寡人在和趙國開戰,結下樑子。趙國聯合韓魏共擊我秦國。秦國的局勢不樂觀啊!”
“王上,不打算繼續攻打趙國了。”
“攻趙一事,先緩一緩。”秦王駟續道:“寡人以庶長操為將,出兵橫掃義渠。寡人要義渠境內寸草不生,十年內不敢南下覬覦我大秦的土地。”
“我們攻打義渠、西戎,向南兼併巴蜀兩國。”張儀思之又道:“王上,臣建議出兵攻打韓國,混淆中原諸侯視聽。”
“張相所言深符寡人之意。”秦王駟指著韓國,“寡人得巴蜀,以窺楚地。秦楚兩國有一場決定生死的大戰。秦國和楚國開戰,決不能讓楚韓魏三國走在一起。寡人敲打韓魏,便是要他們忌憚我秦國。”
張儀問道:“燕王噲禪讓子之,派出使者前來我國。王上,燕國之事,我們是否插手。”
“秦國橫掃義渠,震懾西戎。南取巴蜀,以窺楚國。寡人在攻韓魏。”秦王駟扶著頭,嘆道:“燕國之事,寡人想要插手也是愛莫能助啊!”
“燕國雖是苦寒之地,亦是牽制齊趙兩國重要的棋子。燕王噲讓國子之,中原格局定會動盪。”張儀露出詭譎的微笑,“一旦我們騰出手來,在插手燕國之事。”
“燕王噲讓國,齊趙兩國有何動靜。”
“趙國表態不干涉燕國內政。齊國表態要管燕國之事。今,齊國送燕太子歸國。想必,燕太子已經回到燕國了。”
“燕太子歸國。”秦王駟嘆道:“燕國要亂了。”
“燕國亂了,吸引中原諸侯的目光。”張儀拱手道:“我們便可以騰出手腳,兼併巴蜀,橫掃義渠,震懾西戎。”
“知我者,張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