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使離開齊國大殿,回到官驛,藏了一肚子氣。若非為了秦國大局,他堂堂七尺男兒,豈能受盡這般侮辱。齊王要他和五國派出的使者握手言和,他是決計辦不到的。這時,一名侍者走了進來,稟道:“大使,齊相來了。”
秦使來齊國的目的是為了求救。齊相前來必有要事商議,秦使忍下秦國大殿發生的不快,親自走到門外迎接。兩人見面,一番客套地問候。齊相田罌落座,開門見山地問道:“齊國拒絕加入五國合縱,出兵救援秦國。齊國能得到什麼好處。”
邦交大事,利益至先,這是永恆不變的主題。倘若齊國出兵援救秦國,沒有半點利益,齊國怎會傻乎乎出兵。秦使自然明白微末枝節,出使齊國時,便已問過秦王嬴駟。五國聯軍攻秦,是秦國百年來的一場大災難,稍有不慎,便有亡國之憂。嬴駟為了儲存秦國,又一次派出使者攜帶財物和美女前往齊國,不惜自降身份,永遠做秦國的西番之臣,甚至秦國答應,將佔據魏國河東地土地,全部奉獻給齊人。
秦國大臣見王上將土地奉獻給齊國,有辱國格。
嬴駟強硬回應道:“國將不國,何來國格。”
秦使帶著王上的殷勤交代,踏上了遠去齊國的路途。為了趕在五國大使的前面,秦使不惜晝夜兼程,累死了幾匹馬,換了數輛車。
秦使見齊相問及利益,拱手答道:“秦國永遠做齊國的西番之臣。秦國河東之地歸齊國所有。”
“好。”田罌見齊國凌駕在秦國之上,內心膨脹無比,鄭重承諾道:“大使,明日我國便出兵幫助秦國。”
秦使感動道:“秦國再次謝過齊王。”
田罌離開秦官驛,沒有回到齊宮,轉身又前往五國大使居住的官驛。五國大使回到官驛,也是怒氣難消。他是代表五國的使者,與秦使握手言和,有辱身份。但是公孫衍交代他出使齊國,一定要將齊國拉進合縱的陣營。他在齊宮意氣用事,離開大殿,悔之不已。此刻,他正在官驛思考著如何才能再次進宮有說齊王參加合縱攻秦。忽聞齊相田罌來了,他便整頓衣冠前去迎接。
兩人見後,田罌先是客套地問候了幾句,便直接進入正題,他道:“齊國願意出八萬精兵,與五國合縱攻秦。攻破秦國之後,秦國的土地又該如何瓜分。”
五國的使者答道:“誰先攻進咸陽,得關中五百里土地,封為關中候。秦國其他土地,諸侯均分之。”
田罌微微思忖,允諾道:“好。明日我國便出兵參加合縱。”
翌日,八萬齊國健兒,聚在齊國臨淄。齊王田闢彊登上高臺祭天,隨後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軍陣演練。這場聲勢浩大的軍陣演練,一是為了鼓舞本國將士計程車氣,其次便是有意做給秦使和五國大使觀看的。秦使以為這八萬的齊軍將士是為了救秦,眼眶含有淚珠心道:“秦國有救了。”
五國使者見了,也暗自高興,“太好了,拿下函谷關,攻佔咸陽,攻破秦國之日不遠矣。”
“寡人等待著眾將士帶著榮耀歸來。”田闢彊面對八萬將士,拔出長劍往前一送,朗聲道:“大齊將士天下無敵,齊國萬歲。”
八萬將士齊聲道:“齊國萬歲,大王萬歲。”
田闢彊以齊相田罌為將,匡章為先鋒領兵八萬奔赴戰場。秦使見齊國守信,一路快馬加鞭趕回秦國。秦王嬴駟在咸陽宮得知齊國出兵援助秦國的訊息,泣道:“天不亡我大秦。”有了齊國的援助,秦王嬴駟一下有了自信。嬴駟一邊號召秦國百姓,共赴國難。另一邊積極籌備糧草,認真備戰。嬴駟願意傾盡全國之力,與五國聯軍血戰到底。
五國聯軍聲勢浩大開進函谷關,秦人被嚇得拒關不出。楚將昭陽沉不住氣,調遣本國七萬楚軍將士,強行攻打函谷關。楚人幾次攻擊,都被秦人擊退。函谷關城下,堆積著幾千具楚軍的屍體。楚軍一敗,鼓舞了秦國計程車氣。瀰漫在秦國上空的陰霾漸漸散去,秦國國內地恐慌情緒也得到好轉。秦國也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楚國敗下陣來,便影響了五國聯軍內部計程車氣。尤其是楚將昭陽,敗給了秦人,心中十分不爽。這幾日腦袋想著便是如何搬回楚人的臉面。楚軍這一敗,士氣低落。楚人不僅看到了秦人的譏諷,反而還感受到了韓趙魏燕四國的冷笑。公孫衍為了避免情況繼續惡化,亂了陣腳,以免被秦人各個擊破。一邊下令拒不出戰,另一邊讓各國主將安撫將士們的情緒。
在五國主將的安撫下,聯軍再一次穩住局勢,伺機攻秦。公孫衍明白,要想提高聯軍士氣,最好的辦法...打敗秦人,取得勝利。
五國派出的使者帶回訊息說:“齊國派出八萬將士前來與五國結盟合縱攻秦。”
趙歇、韓鵬、姬噲得到這個訊息,無不振奮人心。公孫衍邀集楚韓魏趙燕五國攻秦,推舉楚王熊槐為合縱長,五國之勢已然龐大。有了東方第一強國齊國的加盟,拿下函谷關、佔據咸陽宮、攻破秦國指日可待。
公孫衍邀請齊國合縱,一是為了壯大聯軍的勢力。其次,公孫衍擔憂五國舉兵攻秦時,齊國趁火打劫攻擊五國。五國聯軍聚集在函谷關,齊國發動攻擊,五國軍心必定散亂。五國也會率軍回擊齊軍,保衛國土。攻秦之事,也會落空。其實,有沒有齊國加入,公孫衍並不放在心上。五國之勢,足以滅秦。他想要的就是穩住齊國,避免五國聯軍同時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公孫衍的目的是為了震懾齊國,穩住齊人,讓齊國不敢蠢蠢欲動。即便齊國不答應合縱攻秦,但齊國也不會出兵騷擾五國的後方。五國方能齊心協力,一致攻秦。
“太好了,有了齊國的加入,我們的勢力大增。”趙歇雙眸炯炯有神,喜道:“犀首,我們要等到齊國的援軍到了,方才攻打函谷關嗎?”
姬平也應和道:“齊國剛打敗了秦國,齊國之名,早已經嚇破了秦人的膽量。”
“齊國西來攻秦,必須借道韓魏,方可抵達函谷關。”韓鵬皺著眉宇道:“犀首,齊人若以攻秦為名借道韓魏。進入兩國後,探聽兩國虛實。如果齊軍不守信用,反戈一擊,出兵韓魏。那時,我們該怎麼辦。”
齊人向來自詡大國,從不跟小國、弱國打交道。齊國如果選擇將計就計,以攻秦為名借道韓魏,然後又對韓魏下手。那麼,他們不是三晉的英雄,反而成了三晉的千古罪人。姬平聞言也是心中不安,倘若齊國趁機攻打燕國,燕國必定守不住齊國的強勢攻擊。若是,北疆胡人和南疆的中山國也跟隨齊國一同出兵燕國,那麼燕國也會有亡國之險。想到此處,姬平心中隱隱有些害怕。燕秦本就是天各一方,相安無事。姬平真不懂父王為何要參合進來攻打秦國。
公孫衍看出眾人臉上的憂色,但他的臉色平靜,雙眸散發出強烈地自信:“諸位將軍休要多慮。齊人借道韓魏攻秦,乃好事一樁。如果齊國真的以借道之名,攻打韓魏。或者攻打燕國、趙國。那麼齊國面對的便是整個天下諸侯。齊國雖是大國,但還沒有能力挑戰天下諸侯的實力。齊國真的攻打我們任何一國,我們便揮師東進,蕩平齊國。”
眾人聽了,方才放下了心中的不安。
齊國加盟合縱攻秦,韓趙魏和燕國自然歡喜。但是楚國這邊自然是不高興的。齊楚兩國爭鬥了數百年。今中原諸侯推舉楚國為合縱長,而不是齊國。這場暗中帶勁地較量是楚國取得了勝利。楚軍與秦軍作戰失利,便遭至了中原諸侯的輕視。齊國一來,楚國的聲譽將會一落千丈。楚國好不容易得到了中原諸侯的認可,怎能因為齊人的緣故,又回到以前的狀態。
昭陽在經過一番權衡利弊之後,為了挽回楚國的榮譽。他決定在齊人到來之前,急需一場,來樹立楚國的威嚴。楚人只要拿下了函谷關,中原諸侯便不會心向齊國,亦不會輕視楚國。楚國的聲望也會蓋過齊國。為了楚國,為了他的聲名,這一戰必須打。
昭陽問道:“犀首,我們何日攻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