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第一眼見到陳軫很是滿意。於是讓陳軫為大使,前往齊國告罪。齊王田闢彊見秦國派人來謝罪,秦國願做西番之臣,匍匐在齊國的腳下。此戰,秦國雖然輸了,但齊國也清楚地認識到秦國的實力。秦國不甘心失敗,聯合楚國、越國共同進攻齊國。齊國雖是東方第一大國,還是沒有足夠的勇氣對抗三國。既然秦國選擇低頭,田闢彊也給秦國留足顏面。
齊王田闢彊問道:“大使身為齊人,為何替秦國效力。”
“我遊遍諸侯,得到了秦王賞識,自然是要為秦國效力。”陳軫委婉表達了,自己在齊國不受重用,而西去秦國。既說秦國有識人之能,暗中諷刺齊國不重視人才。
田闢彊假裝聽不懂,問道:“皆聞先生出自縱橫一脈,與公孫衍、張儀同門。楚國攻我,先生可有退敵之策。”楚國大將昭陽率楚軍攻打魏國,擊殺魏將,大破其軍,佔領了八座城池,又移師攻打齊國。齊國一邊應對秦軍,又一邊應對楚軍。秦國的威脅解除了,但楚人的威脅還在。田闢彊這些日也為這件事頭疼。
陳軫自然知道是齊王考他才學,便說有辦法讓楚人退兵。田闢彊大喜,以他為使,出使楚國。陳軫以畫蛇添足之意,陳述厲害。楚將昭陽聽後權衡利弊,便主動退兵。齊王見陳軫一人前往楚國,便讓楚人退兵。田闢彊重賞了陳軫,讚歎道:“縱橫家果然名不虛傳。”
陳軫為齊國解圍,田闢彊也與秦國締結盟約,互不相犯。
魏嗣、惠施和公孫衍坐在大梁宮,一邊暢飲天下美酒,一邊暢談天下大事。當秦國戰敗的訊息傳入大梁,魏嗣似乎有點不敢相信自己耳朵聽見會是真實。然而,公孫衍和惠施只顧飲酒,一點也不感覺到驚訝。
魏嗣驚道:“秦國的鷹銳之士竟然敗了。”
公孫衍拿捏著酒樽道:“王上,你還記得我們許下的諾言嗎?”
魏嗣,點了點頭,“他日再見面時,必是合縱攻秦,兵發函谷之日。”
公孫衍,鄭重道:“秦軍這一敗,便會挫其銳氣。王上,臣打算再次合縱,兵發函谷,以攻秦國。”
“好。寡人終於等到這一天了。”魏嗣熱血沸騰,“犀首,你打算怎麼做。”
公孫衍伸出五根粗壯地大手指,“王上,我這次給你帶來好訊息。”
魏嗣眼神一亮,“什麼好訊息。”
“我打算邀請韓國、趙國、楚國、燕國一起合縱攻秦。”
魏嗣神情激動,問道:“此次攻秦,還是由我魏國主導。”
公孫衍搖了搖頭,“此次合縱攻秦以楚王為合縱長。”
魏嗣思慮片刻,覺得不妥,“楚國乃蠻夷之國,怎能領導中原諸侯。楚王為合縱長,有損中原諸侯的神威,也會助長了楚人的氣焰。犀首,寡人以為還是由我國主導。”
“楚國乃蠻夷,這是中原人對楚國的偏見。其實,我們對楚國一直不瞭解。”公孫衍續道:“今日之楚,兵車數萬,甲兵百萬。地域超過諸侯各國。論土地人力財力中原諸侯皆不能與楚國爭鋒。楚人善戰,齊國乃東方強國,秦國虎狼之國,也不敢與楚人決戰。楚之文化,也不遜色中原禮儀。”
惠施也道:“王上,幾年前,魏惠王以會葬名義,邀集齊楚燕秦五國伐趙。結果呢?諸侯離心離德,伐趙之事也功敗垂成。若非惠王不惜自降身份,前去趙國和解。魏趙兩國哪會有現在的局面。此次,以楚王為合縱長,也可避免直接與秦國針鋒相對。”
魏嗣想了想也覺得惠施之言有理。既然楚國仗著地利、人力和財力,想當合縱長出頭。反正只要是攻打秦國,魏嗣也不反對:“犀首,你我剛相見,你又要前去有說諸侯。你費心了。”
“為了魏國的王圖霸業,我累點苦點又有什麼。”公孫衍拱手道:“王上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我等也該履行當日發下的誓言。”
魏嗣,躬身行禮道:“請兩位助我一臂之力,重拾先祖輝煌,共創我大魏傲視群雄的昔日風采。秦國施加給魏國的恥辱,寡人要十倍百倍地討回來。”
重拾魏國的雄風,不僅是魏嗣的理想,也是每個魏國男兒畢生追求。公孫衍對著魏嗣回禮,又朝著惠施行禮,“王上,我走了。”
魏嗣道:“犀首保重。”
惠施笑道:“犀首,王上和我在大梁宮等著你回來。”
臨行前,公孫衍站在大梁宮,發出感慨,“再回大梁之時,便是合縱攻秦,兵發函谷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