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阿凡達》上映之前,香瓜工作室出品的電影《暮光之城:新月》上映。
這部奇幻青春愛情電影爆發出不可思議的能量,首周以北美4024家影院開畫,砍下了1億4283萬美元的成績。
這個首周票房成績驚掉一片眼球,讓好萊塢電影公司都感到不可思議。
同時也意識到,青春愛情電影市場居然有著龐大的爆發力。那些年輕的男男女女們,會因為支援伊麗莎白·斯旺和愛德華·卡倫,瘋狂的走進電影院。
於是一個公式就誕生了,只要有一個不錯粉絲基礎的青春,加上俊男靚女,就能收割票房。
於是市面上那些出版的青春頓時遭到了好萊塢電影公司的哄搶,不管好看不好看,能不能改編成電影,都被買了版權。
在跟風嚴重的好萊塢,一旦一個題材大火,立馬就會有無數相同題材立項。
大家都扎堆的拍攝這一個題材,期望能夠分一杯羹。不過跟風的水平各異,但誰能吃到最大的蛋糕,就看各自本事了。
香瓜工作室當然也沒閒著,迅速聯絡了蘇珊·柯林斯,把她即將出版的《飢餓遊戲》系列版權給買下來了。
天空工作室一直注意小吉伯特的動向,大衛·埃裡森也想和小吉伯特爭取版權來著。
但和《變形金剛》的情況不一樣,蘇珊·柯林斯是小吉伯特的忠實影迷。
而且香瓜工作室實力雄厚,卡梅隆·迪亞茲在談判的時候答應讓蘇珊·柯林斯做編劇,於是《飢餓遊戲》的版權就順利歸屬香瓜工作室了。
這就是金牌工作室的魅力,什麼大熱的作品被好萊塢注意到了,如果其中有香瓜工作室,那原作者大機率會傾向於香瓜工作室。
這是小吉伯特多年以來,為香瓜工作室塑造的成功金身。
以至於人們想起好萊塢的金字招牌,第一時間就想到香瓜工作室。哪怕不為了個人感情,只單獨追求利益,交給香瓜工作室也比其他電影公司要靠譜。
《暮光之城:新月》雖然首週末大賣,但口碑一如既往的褒貶不一。
不過這是正常的,你不可能指望《暮光之城:新月》實現如同《魔戒》系列一樣票房口碑雙豐收。
既然要不了口碑,對電影公司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要票房。賺錢就夠了,口碑自然有別的影片來代替。
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功,主演克里斯汀·斯圖爾特以及羅伯特·帕丁森簡直火爆全美。甚至在海外上映後,不少海外粉絲也為兩人而瘋狂。
《暮光之城》系列不是青春電影的鼻祖,但卻是第一個在全球範圍內取得巨大成功的青春電影系列。
此時華語電影圈的青春電影風潮還不流行,對岸的北美年輕觀眾們就已經沉迷在伊麗莎白·斯旺和愛德華·卡倫的盛世美顏當中。
如果北美有頂流的概念的話,此時兩人就是北美乃至世界頂流。
這可比只在華語娛樂圈混的鴿鴿姐姐等頂流強多了,人家收割的是全世界粉絲的錢。所以說,連做頂流,鴿鴿姐姐們都比不上好萊塢的年輕人。
不過這不賴鴿鴿姐姐們,畢竟渠道有限。
能把華語娛樂圈混明白,把遊戲規則玩懂的頂流都不多,談何走向世界?
到了次週末,粉絲的熱情過去了,《暮光之城:新月》次週末取得了5933萬美元票房,依然蟬聯票房冠軍。
加上工作日票房,北美票房達到2億2239萬美元,相當高的一個成績。
看票房曲線,後面還會斷崖式下跌。但不論是小吉伯特還是香瓜工作室,亦或是迪士尼,對這個成績都足夠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