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位更替,權力交接,必然會給朝堂帶來大規模的震盪,但也會帶來許多地位躍遷的機會,只要把握住了,就有一飛沖天的可能。
此時宣德門已開,文武百官各懷心事,排成佇列魚貫而入。
本該是龍圖閣大學士領頭,但龍圖閣三位大學士一位死於叛軍之手,另兩位昨夜也宿直宮中,皆不在此,於是領頭的便成了禮部與吏部的兩位尚書。
百官佇列旁,還站著數名御史,專門負責糾察百官風紀,其中就有新進御史,齊衡。
齊衡此時剛進都察院沒多久,正是對於自己的工作最為熱情的時候,從他面前經過的每一名官員,他都要從上到下地打量,仔細檢查對方的言談舉止有無逾矩之處。
突然,齊衡看到不遠處一名身著三品官袍的年輕官員從門外匆匆而來,他立馬眉頭一皺,打算將此人記下,過後再報與上官。
只是,當他看清楚這位三品大員的長相後,頓時愣了一愣,脫口而出地喚了一聲:“衛學士!”
來人正是衛辰,他今日出門晚了些,緊趕慢趕才沒有誤了時辰。
齊衡朝著衛辰微微點頭,心裡卻是暗自懊惱,自己方才怎麼連衛辰都沒認出來。
他這時才想起來,衛辰身為翰林侍講學士,雖是五品朝官,卻可以借三品服色。
見到齊衡,衛辰也只是點了點頭,回了齊衡一個溫煦的微笑,眼下的場合也不適合與齊衡寒暄。
不過,雖然衛辰不想太過惹眼,可剛才齊衡那一聲“衛學士”已經驚動了不少朝臣。
排成佇列的兩班朝臣紛紛循聲回頭,目光復雜地看向衛辰。
前夜宮中變亂,衛辰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已是人盡皆知。
先是由翰林院周圍的禁衛異常察覺宮中有變,再是星夜求見官家示警,然後攜血詔虎符突出重圍搬來救兵。
宮變當夜,衛辰的所作所為,可謂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盡顯智勇雙全的名臣風範。
哪怕是親手射殺賊首兗王的寧遠侯嫡次子顧廷燁,論起功勞來,也只能屈居於衛辰之下。
而今天子垂危,太子監國,衛辰既有救駕之功,又是禹州舊人,儼然成了這場宮變之後最大的受益者。
所有人都明白,從今往後,無論朝局如何波瀾起伏,衛辰在朝中的地位,都將會不可動搖。
看著這個年輕得有些過分的朝堂新貴,有人目光炙熱,有人神色冷澹,更多的則是羨慕和嫉妒,總之沒有一個人能做到無視。
在一眾朝臣的目光注視下,衛辰神色自然地走進了翰林院的班列之中。
“興雲,你可是來遲了。”
衛辰身前的丁嗣全看到衛辰過來,回過頭,壓低聲音,笑眯眯地衝衛辰打了個招呼。
衛辰微微一怔,旋即微笑著回了句:“總算是趕上了。”
丁嗣全與衛辰在翰林院中同為侍講學士,只是丁嗣全資歷更深,這才在位序上壓了衛辰一頭,二人在翰林院中的關係也一直頗為微妙,屬於不冷不熱的那種。
而方才,丁嗣全竟主動朝衛辰打起了招呼,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話,可衛辰卻是敏銳的察覺到了對方語氣中隱隱流露出來的示好之意。
衛辰心中暗自感慨著,面上卻是絲毫不露,低頭跟上佇列,緩緩往崇政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