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宅,書房。
聽完衛辰的話,盛長柏與顧廷燁不由面面相覷,臉上都寫滿了震驚。
如果按照衛辰所說,近來在汴京鬧得沸沸揚揚的飛火流星乃是人為所致,甚至連隕石上的天書也是人造的話,那這件事背後牽扯到的東西可就太多了。
如今官家老邁多病,儲位空懸日久,邕王和兗王之間的爭鬥愈演愈烈。
當然,就目前的形勢而言,看起來還是邕王在這場爭鬥中佔據了上風。
今年正旦的祭天大典上,趙真意外暈倒,文武百官人心惶惶,那時便是邕王搶在兗王之前,請旨隨駕侍奉。
而在此之後,邕王受召入宮的次數就明顯比兗王多了不少,顯然,邕王比兗王更受趙真喜愛。
正旦之後,原本尚且迷霧重重的儲位之爭,隨著邕王的一次次被召見,就開始有了明朗的趨勢。
勝利的天平漸漸向邕王一方傾斜,而兗王一方,則明顯露出了頹勢。
只是令所有人都有些不解的事,趙真雖然表現出了對邕王的偏向,卻遲遲沒有冊立邕王為太子的意思。
這就不由地讓朝堂內外生出諸多猜測了,不少人都覺得,是趙真始終都沒有死心,還是想要一個自己的兒子繼承皇位。
這也並不是什麼無端的猜測,畢竟這本來就是人之常情,而且在這件事情上,趙真是有前科的。
雖然趙真的身體一直算不上好,但這些年為了生個兒子,他幾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女人肚皮上。
成效也是有的。
最近三年時間裡,接連有五位皇女誕生,只是卻沒有一個帶把的……
當然,儘管如此,也沒有誰敢說,官家就一定生不出兒子來。
畢竟官家早就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沒有問題,只是時運不濟,生的大部分都是女兒,僅有的幾個兒子也是早早夭折了。
而且宮裡現在還有幾個懷著身孕的,不到出生那一刻,誰也不知道,會不會突然就冒出個皇子來。
但所有人心裡都明白,希望,其實已經很渺茫了。
或許趙真自己還在苦苦攥著這最後一絲希望不肯撒手,但宮裡宮外、朝野長下,一切有野心、有想法、有貪念的人,都已經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
提前和下一任官家打好關係,已經成了人們漸漸不再避諱的話題,正因如此,邕王和兗王身邊都聚攏了一大批支持者。
如今看來,兗王已經逐漸失去了與邕王競爭的實力,邕王勢頭正盛,距離儲位只差最後一步,那就是趙真的決心。
儲位一日不定,邕王身邊的支持者就一日不會安心,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搞出個大動靜來,促使趙真最終下定決心,立邕王為儲,似乎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