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45章 沸騰 (2 / 2)

考生們聞聲望去,但見說話的竟是今科亞元,中牟縣大才子傅齊賢。

只見他凝望著郭進的文章,輕嘆了一聲,而後便闇然離去。

大多數人都認為傅齊賢對於郭進的點評十分中肯。

郭進的文章,第一篇寫得極好,甚至隱隱能看見昔日六元及第的衛辰的影子,至於其它文章,雖然也有舉人的水平,卻還談不上有多麼精彩。

但是,科場向來最重首題,單單憑藉這第一篇絕佳好文,就足以令郭進力壓同儕,一躍成為今科解元。

郭進這個解元當之無愧!

意識到這一點後,一些不甘心的落榜考生又將目光移到了後面十五份禹州考生的卷子上。

他們仍舊沒有放棄。

禹州僥倖出了郭進這樣一個大才子,並不是沒有可能,可就算剔除了郭進,禹州還有足足十五人中舉。

這依然很離譜。

若是沒有禹州這十五人,或許中舉的就是自己呢?

於是,落榜考生懷著挑刺的心情,將這十五份卷子上的文章一字一字盡數看完。

然而,他們最終還是失望了。

這十五人的文章雖然比不上郭進,但也是各有亮點,或精深遒異,或清新俊逸,在數千考生中算得上出類拔萃。

即便是在一心找茬的考生看來,這十五人能夠中舉也是理所當然,並沒有什麼可爭議之處。

之前帶頭鬧事的蘇源等落榜士子見此,再也說不出什麼話來,只得撇了撇嘴,敗興而去,走向城中的秦樓楚館,用醇酒美人來慰藉心中的失意。

而剩下的大部分人,則迅速轉變了心態,對著張貼出來的卷子,仔細揣摩學習了起來。

鄉試是科舉六試中難度最大的一次,一次考中對於普通人來說本來就是奢望。

大多數人都是今年落榜,三年後再捲土重來,一次次從失敗中汲取教訓,眼下成功桉例就擺在眼前,他們當然要好好學習,取長補短。

當下就有一些考生買來筆墨紙張,將十六份卷子上的文章一一抄錄下來,準備回去之後再潛心鑽研。

不過,抄著抄著,有人就發現了問題:“這些禹州士子的文章雖然看起來文風各有不同,但細究其文脈,似乎都是一脈相承啊,頗具衛興雲之風!”

經這人一提醒,眾人也都反應過來。對啊,衛六元現在不就在禹州任知州麼?

難道禹州士子這次鄉試的大爆發,背後的原因竟是與衛六元有關?

不少人都是恍然大悟。

衛辰在科舉屆的地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說是大周第一人也不為過。

如果是衛辰的話,那麼禹州士子霸佔鄉試桂榜,好像也沒有那麼難以接受了……

沒過多久,隨著鄉試報捷訊息傳開,禹州“一科十六舉”的壯舉轟動了整個汴京城,郭進等人在汴京聲名鵲起。

與此同時,衛辰在禹州興學著書、講學不輟的種種善政也逐漸為人所知。

人們恍然大悟,原來這才是禹州士子今科突然爆發的真正原因。

所有汴京士子都沸騰了。

一夜之間,禹州士子手中的《談文錄》就被炒上了天價,各種稀奇古怪的盜版層出不窮。

當然,士子們私下裡還是更喜歡叫它另一個名字。

“科舉寶典!”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