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08章 初見 (1 / 2)

回到簽押房後,衛辰又讓書吏從存放卷宗的架閣庫中搬了不少舊檔出來,以方便自己瞭解禹州境內田土、稅收之類的詳細資料。

當然,重點還是放在了衛辰最關心的鈞窯身上。

翻閱了小半天的檔桉,又召來幾名熟悉情況的書吏仔細詢問,衛辰對禹州鈞窯的現狀也算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

如今燒製鈞瓷的工藝技術已經爐火純青,無論是呈色還是各種紋理的表現,在大周各地名瓷中都是獨具一格,無人能夠彷造。

不過,鈞瓷的技術雖然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頂峰,但實際的名聲卻是與衛辰之前的印象有著相當大的偏差。

在衛辰的印象中,鈞瓷是享譽中外的瓷器之王,“縱有家財萬貫,不如均瓷一片”,可以說是珍貴無比。

然而,在大周天佑六年,此時的鈞瓷,尚且還只是在中原一帶有些名氣,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事實上,衛辰前世的時候,鈞瓷很長一段時間也是像這樣默默發展,之所以突然名聲大噪,乃至一躍成為五大名瓷之首,是因為受到了當時皇帝的青睞,被列為了皇家御用瓷器。

在此之後,鈞瓷才受到了世人越來越多的關注,直至最終“均臨天下”。

而這一世,在衛辰治下的鈞窯並沒有經歷過這一階段。

禹州境內燒製鈞瓷的窯口僅有十六座,離全盛時期的七十七座相差甚遠,並且這十六座窯口全部是民窯。

雖然能憑藉高超的工藝和極佳的口碑吸引周邊的一些商販前來,但頂多也就在中原一帶有一定的影響力,放到整個大周,就有些排不上號了。

“看樣子,這是產品質量到位了,品牌營銷還沒有跟上啊!”

衛辰在簽押房裡捧著卷宗研究了半天,終於得出了結論,不由感到痛心疾首。

這等國之瑰寶,居然得不到世人足夠的重視,簡直就是暴殄天物啊!

不管是為了不使明珠蒙塵,還是為了給州衙掙點花銷,衛辰都覺得,自己應該出手,推鈞瓷一把了。

不就是炒作麼?

且不提衛辰前世那些五花八門的手段,就連春秋戰國時的古人,都早就用自己的實踐給衛辰做過示範了。

《戰國策?燕策》中就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是蘇秦的弟弟蘇代遊說齊國的時候講給齊國人聽的。

從前有一個馬販子,手裡有一匹馬想賣掉,但在市場裡賣了三天都沒人光顧。

這個馬販子很著急,於是想了一個辦法,找到了能識千里馬的伯樂。

馬販子對伯樂說:我有一匹駿馬想賣出去,但是三天了都沒人問,請您幫我個忙,也不用您說話,只需要您路過市場的時候能繞著我的馬看一下,然後走的時候再回頭看它一下就行,馬賣掉後我給您一成的代言費用。

伯樂照做了。

果然,這個馬販子的馬很快就賣了出去,並且價格暴漲了十倍。

這就是名人效應!

對於衛辰而言,如果他想要推銷鈞瓷,那麼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利用自身的名人效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