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淮雖然不怎麼懂詩詞,卻懂得讀人的心思,看到李祚昌和眾翰林的反應就明白,衛辰這首詩的水平肯定遠在李祚昌之上,應當能讓官家滿意。
高淮欣喜之餘,心中不由暗自冷哼,之前這些翰林還盛讚李祚昌的詩作,說只此一首便已足夠,再多也是浪費,現在看來,通通都是扯澹。
還好自己沒信,又點了衛六首出來作詩,不然豈不是平白錯過了這麼一首大作,也錯過了一次討好官家的機會?
一念及此,高淮視線掃過廳中一眾翰林,眼底藏著不悅,不過當他的目光落到衛辰身上時,臉上卻是立刻就堆滿笑容。
殿試之時,高淮隨侍駕前,當時他就覺官家看衛辰時的眼神好像和看其他士子不一樣,所以才有意向衛辰示好。
最後果然不出他所料,衛辰被官家欽點為狀元,成了曠古爍今的六元郎。當時高淮還沾沾自喜了一陣,覺得自己頗有識人之明。
眼下衛辰又作出了這麼一首好詩,只要高淮拿回去獻給官家,官家龍顏大悅之下,定會賜下不少恩賞。
到時不止衛辰有份,高淮也能跟著沾光,在官家心中留下辦事得力的好印象。
如李祚昌這樣的外廷臣子個個希望能入天子的眼,以期青雲直上,而如高淮這樣的內侍,生死榮辱更是皆在官家一念之間,自然比外臣更加需要聖卷。
身為一名內侍,只要能讓官家心裡念著你這個人,日後還怕不受重用,沒有榮華富貴可享麼?
想到這裡,高淮看向衛辰時的笑容更甚,眼睛都快眯成一條縫了,當下就是對衛辰好一番恭維,誇得衛辰都有些臉紅,連稱不敢。
過後,高淮又裝模作樣地點了兩位翰林各自作了一首應制詩,與先前李祚昌和衛辰所作之詩一併記在紙上。
其實高淮心裡早就認定了衛辰的那首,不過其餘三首他也會一併進獻上去。
】
一是為了表明自己辦事認真,二也是為了讓官家聖心獨斷時,能夠有個參照。
有了對比,才能凸顯高下,高淮一向深諳此道。
辦完差事,高淮向諸位翰林拱拱手,收起畫卷,翩然告辭。
目送高淮離開,衛辰找到李祚昌,略帶赧然道:“李兄,今日之事……”
“不必多言。”
李祚昌擺了擺手,止住了衛辰的話,而後表情頗為複雜地問道:“我只想問,衛兄是何時作出詩來的,是在我之前,還是在我之後?”
衛辰沉默以對。
李祚昌見此,心中已是瞭然,不由苦笑一聲,輕嘆道:“我明白了,看來衛兄對我已是仁至義盡,只怪我自己技不如人。可笑,可笑!”
說罷,李祚昌便搖了搖頭,徑自往藏書閣去了。望著李祚昌落寞遠去的背影,衛辰也只能輕輕嘆息一聲。
崇政殿後殿。
趙真正坐在御殿中央聽大臣奏事,韓章等三位大學士一併侍班。
直到趙真與大臣們商議完了國家大事,候在殿外的高淮才小心翼翼地捧著畫卷進殿,將自己從翰林院收羅來的四首應制詩奉上。
趙真將四首詩一一看過,一眼就相中了衛辰所作的那一首。
將此詩在心中默唸一遍,趙真只覺神清氣爽,處理政務帶來的疲憊頓時一掃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