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後,讀完全篇文章的楊霖才悵然若失地抬起頭,回味著文中的辭句和蘊旨。
“故不聽之於耳,而實契於心,只此一句,便盡得聖人之趣矣!”
楊霖眼中滿是振奮之色,取了筆來便要畫個圈,忽然好似想到了什麼,又驀地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薦卷名額已滿,多出這一份,就意味著薦卷中有一份要出局,楊霖只是閱卷官,可不敢貿然做這種決定。
皺眉思忖片刻,楊霖終於還是放下了筆,向同考官薛雲拱走去,說明了自己的顧慮。
薛雲拱瞭解完情況後,便讓楊霖繼續回去閱卷,自己則拿起楊霖送來的卷子看了起來。
細細看完文章,薛雲拱不由輕輕點頭,沉吟了一會兒,他又從桉頭取出另一篇文章。
這是一份準備推薦上去的正卷,文章在三十份薦卷中也屬上乘,薛雲拱便是要拿此卷與方才所看之卷兩相比對,方便有個參考。
七篇文章一一對比完,薛雲拱重重呼了一口氣,心中已有結論。
“承筆轉筆,皆是此卷更為高明。如此雄健磅礴之風,非學究名儒不能為之!”
當下微微一笑,提筆在楊霖送來的那份卷後空白處寫下評語:“高識偉論,發為洪音,此真盡得聖人之趣也!”
而後,這份卷子便被歸入了本房薦卷那一摞中,並且居於最上首。
……
各房考官按照流程,日復一日地閱卷,轉眼間到了二月底,終於到了會試定榜之時。
雖是白日,至公堂仍然大門緊閉,內燃紅燭照明,會試的諸位外簾官、內簾官齊聚一堂。
十七房,共選出三百四十份正卷,一百七十份備卷,還有主副考官下去搜羅的落卷,一併擺在了堂上,堆成三疊。
主考官徐穆、副主考劉廷錫與十七位同考官一併至至聖先師像前上香過後,徐穆澹澹道:“開始填榜吧。”
每一房取中多少考生,與閱卷官無關,但與各房的同考官卻是息息相關。
為了多出幾個好學生,各房同考官對本房的卷子都是據理力爭,與其他同考官爭得面紅耳赤。
爭論持續了兩天,終於告一段落,後二百九十名全部依次排定,只剩下五經魁的卷子還擺在堂中。
薛雲拱送上來的那份卷子也在其中,如今已被定為尚書經房經魁,拆開湖名的卷子上,赫然可見衛辰二字。
五經魁的卷子依次排開,供十七位同考官以及正副兩位主考審閱,決定最終的排名。
同考官之一,同時也是工部主事的張茂修率先開口道:“下官以為,詩經房經魁徐麟的文章略勝一籌,可為會元。”
張茂修說完,另一名同考官,戶部員外郎邱鐘意也附和道:“下官也以為,徐麟的文章更勝一籌。”
看到兩位同考官先後表態,主考官徐穆微微一笑,正欲開口,忽然聽到桌桉一響,一人霍然而起,怒聲大喝道:
“爾等莫非都忘了,之前在至聖先師面前是如何盟誓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