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七年,元日的最後一日,天寒地凍,李治戴著義陽公主織的一雙手套,坐在寢殿裡看書。
忽然,王伏勝來報,說五皇子李弘求見。
李治道:“讓他進來吧。”
不一會,李弘小小的身影走了進來,手中還捧著個卷軸,像個小夫子一樣,下拜道:“孩兒拜見父親。”
李治道:“你一個人來的?你母親呢?”
李弘道:“母親去佛光寺祈福去了,讓孩兒將功課拿給父親指正。”
佛光寺就在宮中,屬皇家寺廟,距離甘露殿還很近,只不過李治不喜寺廟,從未進去。
李治接過李弘的課業,本想在桌上攤開。
誰知滾了半天,竟滾不到頭,一直延伸到地上,才總算全部攤開,竟有近兩丈長。
李治不由愣住了,四歲不到的孩子,就要寫這麼多作業?
細細一想,旋即明白。
自李世民起,唐朝皇室就非常重視教育。
皇子三歲以下,由生母啟蒙,過了三歲,就要送去崇文館聽學,等到十多歲後,便可單獨開府,再由皇帝親自給兒子聘請老師。
唐朝學府共有“六學二館”組成,二館指的是崇文館和弘文館。
弘文館教授的是三品以上高官貴戚子弟。崇文館位於東宮,只教授皇太子和皇族子弟。
李治的六個兒子中,除一歲的李賢不用上學,其他孩子都已在崇文館讀書。
皇帝重視教育,崇文館的學士們自不敢怠慢,每當過節時,就會留下大量課業。
李治看了李弘一眼,問:“這麼多功課,你花了多久寫完?”
李弘脆聲道:“回父親,兒只用了四天就寫完了。”
李治無語。
一共才七天假,還有各種各樣的活動,相當於放假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寫作業上。
李治不由對他多了幾分憐愛,仔細檢查起他的課業。
李弘的字估計是武媚孃親自教的,這麼丁點的年紀,就已經寫的相當不錯。
教習給皇子佈置作業,都是仔細斟酌,根據每個皇子的年齡和學業進度出題。
李弘目前只讀了兩本書:千字文和急就章。
所以他的課業很簡單,都是些姓氏名字、器服百物等題目。
李治見他答的不錯,正要抬頭嘉獎幾句,忽見他胸口鼓鼓囊囊,似有什麼東西在動。
“弘兒,你衣服裡是什麼東西?”
李弘微微有些驚慌,遲疑了一會,小心翼翼的從領口中拿出一個圓滾滾的東西。
仔細一看,原來是隻小雛鳥。
李治皺眉道:“你怎麼把小鳥放在胸口裡?”
李弘一副犯了錯的表情,垂著小腦袋。
“孩兒過來時,在一處殿簷下發現這隻小鳥,見它快凍死,就、就塞進衣服裡,給它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