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宮內剛起火,康熙就警覺了,會不會是有人故意縱火?
等火勢越燒越旺,根本撲不滅時,康熙就啥都明白了:太子從他意想不到的地方,搶先動了手。
先潑油燒行宮,再縱兵做亂,只要幹掉了康熙,太子穩贏!
康熙想明白了太子的陰謀之後,第一時間就派心腹侍衛去找胤禑,讓他控制住軍隊,不能妄動,免得自亂陣腳。
可是,行宮的火從一座宮殿,延燒到了五座宮殿,派出去的侍衛卻一直沒有回來。
康熙也是個明白人,越是混亂之時,他越不能離開行宮。
作為十幾歲就有本事智擒鰲拜的老皇帝,康熙比誰都清楚,太子故意縱火,就是希望他逃離行宮,然後半道予以截殺。
相反,只要關緊宮門,康熙的身邊有大批侍衛和護軍,至少可以守一段時間吧?
就在人心惶惶之時,烏林在二十名全副武裝的索倫騎士保護下,摸到了行宮的東門外。
康熙得知後,大喜欲狂,趕緊命人用大筐,把烏林吊上了宮牆。
危急時刻,宮門是萬萬不敢擅開的,康熙是老陰謀家了,不可能不懂這麼淺顯的道理。
“愉貝勒府首領太監,奴才烏林,恭請聖安!”
“起吧!”
明明情況已經極其危急,可是,康熙依舊冠服整齊的端坐於龍椅上,不見絲毫慌亂之色。
“說吧,外頭是個啥局面?”康熙一邊把玩著胤禑特有的紅頭腰牌,一邊淡淡的問烏林。
跪在地上的烏林,重重的磕了個響頭,異常沉穩說:“回皇上,我們貝勒爺命奴才來稟,他已經控制住了前鋒營……”
口舌異常伶俐的烏林,活靈活現的描述了,胤禑斬殺察爾海及其護衛,控制前鋒營的完整過程。
聽說察爾海及其護衛,居然身穿甲冑,出來迎接胤禑,康熙還有啥不明白的?
察爾海真是一頭養不熟的白眼狼!
察爾海和胤禑之間,誰忠誰奸,這個要命的判斷題,非常考驗康熙的政治智慧。
兵荒馬亂之時,如果是胤禑擅殺察爾海,犯上作亂呢?
不過,康熙很快否定了這個可笑的想法!
道理其實並不複雜,胤禑和老四都是地地道道的孤臣,他們即使聯手宰了康熙,也不可能登上皇位。
因為,太子、老八和旗主諸王掌握的實力,遠遠大於老四+胤禑。
胤禑興兵作亂,必須同時砍死康熙、太子和老八,再和京裡的旗主諸王決戰,才有一丁點勝算。
這,實在是太難了,幾乎不可能!
更重要的是,在京裡的老四,只是從旁監視老三這個監國而已,手裡並無兵權!
作為每天謀算人心的皇帝,康熙比誰都明白,胤禑真有這個本事,他就算是被砍死了,也一點都不冤!
胤禑起兵謀反,就為了替他人作嫁衣麼?
以康熙對胤禑的瞭解,小十五顯然沒有這麼蠢!
“烏林,小十五為何不提兵來護駕?”康熙已經基本判定,胤禑是忠臣,卻還是習慣性的仔細盤問烏林。
“回皇上,我們爺說了,他只有暫時控制住前鋒營不亂動的能力,若是主動帶兵出營護駕,恐生不測之禍。”烏林碰了個頭,進一步解釋說,“皇上,我們爺還說,他手裡只有五十名護衛,能夠控制住前鋒營,實屬僥天之倖。至於,驍騎營和護軍營,鞭長莫及,實在是顧及不到了。”
康熙仔細琢磨了一番,已經可以斷定,胤禑依舊忠於他。
傻子都知道,等到天亮之時,就很容易分清楚敵我了。
到那個時候,只要康熙還活著的訊息傳至各軍,則逆賊必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