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管內務府大臣,雖無定額,卻屬於朝廷的經制官員,正三品。
而總管行在事務大臣,並無固定的品級,屬於臨時性的差遣。
等皇帝回京之後,胤禑這個行在大總管,也就自動離職了。
皇帝離京後的任何駐地,都是行在,行在的範圍遠大於行宮。
如今的胤禑,相當於熱河臨時小朝廷的丞相。
當然了,所謂的丞相,並無兵權。只因,太尉由康熙自己兼著,兵權絕不輕易授人。
“二阿哥,你眼裡還有朕麼?”康熙盛怒之下,史無前例的當眾質問太子。
太子喝多之後,居然拿著鞭子,把裕親王保泰打了。
這一下,太子等於是捅了不能捅的馬蜂窩。
要知道,保泰是福全的兒子,福全又是康熙最信任的二哥。
曾幾何時,順治問兒子們的志向時,康熙說,願效汗阿瑪。
而一隻眼嚴重弱視的福全,卻說:願為賢王。也就是說,福全根本沒有和康熙爭大位的心思。
說實話,康熙的三兄弟,那關係真是好。裕親王福全和恭親王常寧,先後多次擔任過實權的領兵大將軍。
老大的第一次上戰場,就是給福全當副帥。
結果,老大根本不聽節制,導致放跑了噶爾丹。福全迫於無奈之下,捏著鼻子,主動替老大背鍋認罪。
老大果然是其蠢如豬!
憑心而論,八爺黨能夠成大氣候,福全居功至偉。
這一次,太子連康熙最疼的親侄兒都敢打。下一次,是不是要打康熙本人了?
殿內鴉雀無聲,包括胤禑在內的所有人,大氣都不敢喘半口,惟恐被康熙牽怒。
太子一直保持沉默,既不解釋,也不反抗,就這麼安靜的伏地聽訓。
這意思很明瞭,解釋清楚了,也是白解釋的,不如不解釋。
反正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朕還沒死呢……”康熙被徹底激怒了,越罵越難聽。
“回汗阿瑪,保泰太過猖狂了,喝了點酒,就敢公然調戲宮眷。”
就在這個時候,老十三膽大包天的跳出來,公然替太子辯護。
胤禑心裡暗自一嘆,好一個俠義十三郎,他是真不怕死啊!
果然不出所料,老十三的挺身而出,讓康熙找到了洩憤的突破口。
“十三阿哥,汝母不過是包衣賤婢罷了,安敢咆哮朝堂?”
俗話說的好,打人不打臉。
可是,康熙火冒三丈的時候,偏偏揭了老十三的短。
老十三的生母敏妃,並非是劇裡的寶日龍梅,而是內務府鑲黃旗包衣出身的章佳氏。
憑心而論,康熙身邊的女人,除了孝誠皇后赫舍里氏、孝懿皇后佟佳氏、孝昭皇后鈕祜祿氏和老十的生母溫禧貴妃之外,大多出身不怎麼好。
老十三這輩子,最忌諱的就是,有人不尊重敏妃。
“汗阿瑪……”老十三簡直是不知道死活,竟敢大放厥詞的硬抗康熙,“臣兒確實出身很不好,可是,臣兒的妃母伺候的是皇上。”
嚯,好傢伙,老十三還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