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正陽門外,旌旗招展,鼓樂喧天。
以前鋒營為首,驍騎營居側,護軍營居中,簇擁著整個大隊伍,浩浩蕩蕩的出永定門,再折而向東,朝著熱河行宮方向,滾滾而去。
胤禑率領的大隊伍,緊跟在太子的車駕後邊。說是隨時服務於太子也行,說是就近監視太子的一舉一動,亦可。
臨出發前,康熙把吳什統領的一百餘名御前侍衛,臨時劃歸胤禑指揮。
除此之外,胤禑的隊伍裡,還有二百名護軍,以及內務府的司官們。
車隊駛過正陽門大街的時候,胤禑久違的呼吸到了沒有臭味的新鮮空氣。
呵呵,早在三天前,順天府就調動差役和民夫,沿著聖駕行經的路線,鋪滿了黃土,每天灑幾十遍清水。
這麼做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沿街的便溺及汙物,都被灑了水的黃土,完全蓋住了。
皇帝奉皇太后,一起出門避暑,內務府的三巨頭也各有分工。
凌普負責太子及宗室王公們的路上生活起居,赫奕就近伺候聖駕及內命婦,隨行文武百官的路上物資供應,則由胤禑負責。
監國的老八,和坐鎮戶部的老四,也跟在隊伍裡,一起送聖駕北上避暑。
聖駕出行,不可能連續趕路,以每十里一程,皆要中途歇息半個時辰。
趁著途中休息的時機,胤禑把事先刻印好的配給清單,下發給了手下的內務府司官們。
“諸位,清單上,已經列得一清二楚了。隨行聖駕的大小臣工,按照名冊已經分配到了每個人的身上。路上的供給物資,也各按品級,每天定量供應……”
一次出行近萬人,路上的物資供應,肯定會緊張得要死。
為了不招罵名,胤禑採取現代物流企業的搞法,先把隨行的文武百官,全都依照名冊,分給了手下人,採取一對一的服務,全面落實到人。
途中,官員們若有臨時需求,則須及時稟報胤禑,由他來統一調配物資的供應。
這麼一來,胤禑就相當於整個物流的中心節點,隊伍裡的各種需求,都匯總到他這裡,再由他把採購來的物資,及時下發給文武百官。
因為,老四告訴過胤禑,每次聖駕的出行,不僅隨行的文武百官們,而且,各個地方的官員和百姓,都會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糾其根本,主要是沒有現代物流的科學管理模式,大家各憑本事的亂拿亂搶物資。
往往,東家吃不完的蔬菜,放爛了,白白扔掉。而西家,卻一直吃不到新鮮的蔬菜。
胤禑的做法是,臨時配給制+現代物流的管理模式。
其中的核心,就是大灶集中炒菜,再由官員的隨行下人們,拿著自家的碗和食盒,盛回去慢慢的吃。
這麼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節省和高效。
結果,用晚膳的時候,康熙無意中發現了驚奇的一幕,他這裡以及宗室王公們,還在各自生火做飯燒菜,隊伍裡亂七八糟的處處冒煙,鬧得不可開交。
而胤禑負責的文武百官們,已經用過了膳,開始喝茶消食了。
人數最多的文武百官們,不僅提前很久吃飽吃好了,還隨時有熱茶供應。
康熙一邊走,一邊看,最後,很生氣的把胤禑找了去。
“小十五,你是怎麼做到的?”康熙冷冷的問胤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