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宗沒在攻城陣地。
元帥軍的中軍大營駐紮在城西矮山一座供奉懼留孫的寺廟裡,只有數百羽林郎在周遭警戒。
虎賁營的將校都在開戰之初分散小隊,在遼陽郊野測繪地形、勘察地利,羽林騎則有不少人跟著張獻忠行動。
不過羽林騎倒不是跟著縱火去了,而是同樣負責測繪地形、記錄莊堡田宅、劫掠所獲與收容俘虜押送至圍城營地。
劉承宗與中軍留下的軍官,則在戰鬥中匯總四面八方送來的各種情報,加以分辨,感知遼東戰場的全面環境。
一收到孫龍出城投降的訊息,劉承宗就覺得事有蹊蹺。
因為據左光先所說,孫龍出城攜帶的部隊比他想象中要少,少得多。
左光先的騎兵收到訊息,就飛馬前去接應,見到三百多人,裡面超過二百人都是家眷僕役,正兵僅八十餘人,算上孫龍自己,軍官僅有十六人。
孫龍等人的家眷,被劃至宗人營的信地安置,左光先僅帶孫龍與幾名軍官至寺中拜謁。
孫龍看著戰戰兢兢,見著劉承宗立即叩頭請罪,滿嘴胡話,說什麼沒把北城門開啟,也沒把西城門給元帥府開啟,只是帶了家小部下跑出來。
亂七八糟的請罪,把劉獅子都看驚了。
他尋思這人有病,而且病得不輕。
給你的命令不就是帶家小部下跑出來,有什麼好請罪的?
劉承宗心想,那李九成手下連戰諸鎮的驍勇叛軍,怎麼就叫黃臺吉調成這樣了?
遠方的炮聲壓住他的思緒,遼陽城比想象中要好打,守軍的還擊軟弱無力,尤其在孫龍帶人出城之後,守軍在城上的部署就亂了。
聽著孫龍顛三倒四的請罪,劉獅子突然意識到問題在哪,他對孫龍問道:“你是不是根本就沒看我的回信?”
抬頭的孫龍傻了。
啥回信?
“明稟帥爺,小人在城上寫了降書,沒多久就被王爺調到西城牆了。”
果然。
劉承宗心中瞭然,不過緊跟著更大的疑惑冒出頭來:“那你為啥出城投降?”
“小人剃髮降金是迫不得已,聽聞帥爺領王師攻入遼東,正是小人得以反正的天賜良機!”
“呵!”
坐在交椅上的劉獅子笑出一聲,隨後收斂笑容,目光定定地看著孫龍,指了指他道:“你沒說實話。”
劉承宗相信,孫龍出降有不願侍奉崇德皇帝的可能,但這肯定不是決定性因素。
但他也沒看見自己的回信,說是為了升官發財,又說不過去。
難不成真是慕名而投?
這話,劉承宗自己都不信啊,他在遼東能有啥名聲。
而且……他看向不遠處跪拜的十六名軍官,這肯定都是孫龍的親信。
這些人的官職從孫龍的遊擊將軍到管隊都有,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年輕。
所有人看著都沒到三十。
就這年紀,說是一個百總帶了一群伍長都有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