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武俠修真>流雲劍> 0271、坐床活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0271、坐床活佛 (1 / 2)

四月中旬的朔州城,終於有了春天的氣息。

好多人都說,春天可以給人們帶來無盡的希望。

其實好多人都不知道,春天也會給人帶來死亡的氣息。

當熊儲在大雄寶殿看見滿臉陰霾的張英,心裡面就有些忐忑不安起來。

他突然覺得今年的春天,可能不是什麼好季節。

至少對大明的邊關來說,應該不是一個好季節。

“剛剛接到朝廷邸報:貴州官軍三路進討水西,其中副總兵劉超統帥的左路大軍中了埋伏,在陸廣河吃了大敗仗。劉超隻身逃脫,姚旺等二十七員將佐戰死,六千餘人被殺,參將楊明楷以下兩萬餘人被俘,全軍覆沒了。”

張英看見熊儲進來,哭喪著臉說了上面的一段話。

“貴州水西?難道數萬官軍還打不贏奢崇明和安邦彥的叛軍嗎?”

熊儲雖然有些有些吃驚,但是心裡開始嘀咕起來。

貴州的事情遠在數千裡之外,和大同前線毫無關係,所以張英沒有必要兔死狐悲裝樣子。他哭喪著臉,肯定不是因為劉超全軍覆沒,應該有別的原因。

果然,張英話鋒一轉,說出了另外的意思:“邸報中強調,最近兩年來暴民四處鬧事,應該成為各地守備部隊的主要任務。尤其是甘陝一帶的刁民都蠢蠢欲動,我們今後的注意力要放在刁民身上,而不是針對口外友好鄰邦。”

熊儲聽到這裡,心裡就很有些不以為然起來:“張將軍,請恕我直言。據我所知,甘陝過去三年時間都是滴雨未下,連年顆粒無收。而且前年和去年連續發生兩次大地震,老百姓連樹皮、草根、觀音土都吃光了。”

“在此期間,北蒙出動六千騎兵劫掠延安府、黃花峪一線,擄走婦女三千餘人,殺死青壯男子一千八百餘人,朝廷根本沒有出兵救援,也沒有大力賑災。難道這樣的百姓,他們都是刁民?”

張英長嘆一口氣:“唉,誰說不是啊?張某去年就是因為請令帶兵出征黃花峪,解救被擄走的百姓,結果差點丟了腦袋啊。所以這一次向朝廷申報戰功,不僅沒有得到賞賜,僅僅是免去了去年的罪狀。”

熊儲還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張將軍,難道監軍侯恂侯大人是瞎子,這些事情他都沒看見嗎?”

張英有些心虛的看看大門外,然後才輕聲說道:“張某也就是在大俠這樣的江湖豪傑面前發發牢騷,在其他的地方可不敢說這種忤逆不道的話。”

“在文人眼裡,自己的功名才是一切。什麼江山社稷,黎民百姓,那都是他們平時掛在嘴上給自己找個由頭而已。”

“侯恂就多次說過:只要大明的道統在,我們的官職就在。刁民就是想推翻朝廷,絕對不可饒恕。只要他們膽敢鬧事,就全部斬盡殺絕。”

熊儲苦笑著點點頭:“我明白了。就算長城之外的番邦外夷打進來,他們的主要目的也不一定是要殺皇上,所以還有稱臣納貢的機會,然後繼續做官。”

“但是老百姓如果起來造反,那就肯定是以推翻朝廷為己任,殺光所有的貪官汙吏為準則,所以絕對沒有妥協的餘地,當然是侯恂這種人的眼中釘,必欲殺之而後快。”

張英雙手一攤,然後衝著熊儲做了一個鬼臉,聳聳肩沒有繼續說話,因為一切盡在不言中。

熊儲覺得這也不應該是張英專門前來的目的,因此微微一笑:“張將軍一向立志報國,今日過來肯定還有另外的事情。這裡沒有外人,一切但說無妨。”

張英一挑大拇指:“大俠果然眼光銳利,看問題一針見血!不錯,張某今日過訪,的確有一事麻煩八郎大俠。張某埋頭練兵,就是為了抵禦外辱,報效朝廷,而不是要去屠殺自己的百姓。”

“但是目前的局勢一天比一天緊張,我也不能保證不被抽調出去剿匪。張某不想把精銳之士消耗在剿匪的過程中,所以想聘請八郎大俠為朔州城守備兵營的槍棒總教頭。”

“如果八郎大俠能夠屈尊降貴就任總教頭一職,張某這就回去然後向監軍侯大人申報招募一批新兵進行訓練,而這個訓練任務就想委託給八郎大俠。”

張英興高采烈地走了,因為熊儲沒有猶豫就答應出任總教頭一職。

透過簡單的一番交流,熊儲對於張英這個人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這個人有一腔報國的熱血,還有滿身的正氣,的確是一個好軍人。

毫無疑問,張英交給自己訓練的絕對不會是什麼新兵,肯定是他手下最精銳的部隊,不過是準備實施偷樑換柱,暗度陳倉之計儲存實力而已。

目前,外敵近在咫尺,日夜虎視眈眈。

能夠儲存一支精銳部隊隨時準備抵抗外敵,就為大明朝儲存了一絲元氣。

這是一個軍人的謀略,也是一個軍人的囑託,熊儲認為自己不應該推辭。

但是,張英開懷大笑出門而去的時候,眼神裡似乎還有某一種其它的含義。

可惜熊儲反應稍慢,還弄清楚那種莫測高深的眼神究竟是什麼意思,張英就已經不見身影。

春日裡月上中天的時候,夜空裡仍然有一絲寒氣。

雖然這種寒氣並不十分濃烈,但是熊儲能夠很清楚的感應到。

當熊儲感覺到這一絲寒氣突然轉強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搞錯了。

這根本不是寒氣而是殺氣,直接沁入肺腑的殺氣,讓人不寒而慄。

熊儲在方丈室裡面完成了一個大周天的修煉,然後就到藏經閣門前的平臺上散步,這是最近養成的習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