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諸朝陪我刷短影片> 第二百四十五章 奇葩的打仗方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四十五章 奇葩的打仗方式 (1 / 2)

隨後,吳王北上與齊、晉兩國爭奪霸主之位。勾踐臥薪嚐膽,努力恢復越國的國力。

公元前482年,夫差親自帶領大軍北上與諸侯會盟於黃池,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吳國,吳國兵敗。9年後,勾踐再度出兵滅吳國,至此春秋時期的故事宣告結束。

【華夏古代春秋戰國時期竟然是這樣打仗的#歷史#春秋戰國#小知識】

春秋時期的戰爭,無疑是把“講理”表現得淋漓盡致。前腳打仗,後腳就要收拾收拾去犒賞敵軍士兵;

打仗前要派使者交代出兵理由,被打的一方還要設宴款待使者;敵人受傷了要停止進攻,打贏之後也只能追擊50步。今天咱們就一起看看春秋時期的戰爭禮儀。

中國有個成語叫“師出有名”,這用於形容春秋時期的戰爭再合適不過了。原因無他,這一時期出兵必須要有合適的理由。

這個理由可以是追捕叛逃的大臣、幫助自己的盟友,但最常見的理由還是“幫助周天子討伐不臣”。

公元前714年,鄭莊公出兵宋國用的就是這個理由。當時他宣稱宋國的君主宋殤公不朝見周天子,而他則是出兵幫助天子討伐宋國。

光是“師出有名”還不夠,當時打仗還得提前預約。主動出兵的一方要派人向被打的一方交代發兵理由、下戰書以及商議作戰地點。

按理說有人帶著戰書來宣戰,被打一方肯定會怒髮衝冠,想把使者拒之門外。

但是春秋時期不一樣,收到戰書、迎來使者後,被打的一方甚至會設宴款待,聽完奏樂賦詩,吃完席還要坐下來心平氣和地商量作戰地點。

作戰地點的選擇也有講究,不能在百姓居住的地方開戰,以免打擾百姓的生活;也不能在饑荒的地方開戰,不利於恢復生產。

因此,他們選定的作戰地點往往是兩國邊境的野外地區。

遞上戰書、選定地點之後,雙方就要開戰了。《左傳》中寫道:“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也就是說打仗之前要擊鼓告訴對方“我要來打你了”,不聲張、悄悄攻其不備就叫做“侵犯別國”,快速突襲就叫做“襲擊”。

由此可見,偷襲在當時絕對是“不講武德”。不僅不能偷襲,還得等對方做好準備、列好陣之後才能開戰。

戰爭中也不能對老人、受傷計程車兵和小孩下手。公元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戰中,宋襄公就當了一回“戰場道德標杆”。

當時宋國已經做好了準備,但楚軍卻剛剛渡河、沒有列好陣。此時宋國的大臣就建議宋襄公趁此機會偷襲擊敗楚軍,但宋襄公卻怎麼都不同意,一定要等楚軍列好陣才出擊。

除此之外,他還下令不許攻打已經受傷的敵人,也不能對年老計程車兵下手。他的這一舉動導致了宋軍的慘敗,更是成了後世的反面教材。

但在當時,宋襄公這些舉動是符合戰場禮儀的。

春秋時期的諸侯們不僅不能攻擊受傷的敵人,追擊敵軍只能追50步,有時甚至還需要幫助敵人逃跑。公元前597年,晉楚邲之戰爆發。

戰中晉軍大敗,在追擊的過程中,晉軍有一輛戰車壞掉了。按理說楚軍應該把握時機取下晉軍的性命,但令人想不到的是,楚軍非但沒趁機動手,反而還幫晉軍修起了車。

不只是戰前、戰時,就連戰後也要講究禮儀。

戰爭結束之後,獲勝的一方要舉行“封師之禮”,也就是把敵軍的屍首收集在一起,封土埋葬。隨後,戰勝方凱旋而歸,國君要在都城犒賞將士,獻捷報於宗廟;

而在國外則要舉行“凶禮”,國君要哭著迎接軍隊回城,還要祭奠死亡的將士。此外,戰場上俘獲計程車兵也不能輕易殺害,他們通常會被遣返回國或者留在戰勝國做工。

像戰國時期白起坑殺趙國40萬降卒的情況,在春秋時期是很難發生的。

有些時候,春秋時期的國君甚至要犒賞敵軍將士。公元前575年,晉楚鄢陵之戰中,晉軍大將郤至就相當遵守戰場禮儀。

他在戰場上遇到楚共王的車駕時下車行禮,然後再上車接著打。這一舉動深得楚共王賞識,戰後楚共王還派人犒賞郤至一把弓箭,以示對他的賞識。

除了戰前、戰後的禮儀外,春秋時期還有一種禮儀叫做“犒師禮”。所謂的“犒師禮”就是用酒肉財物來犒賞軍隊。

在當時,諸侯們不僅可以犒賞自己人,甚至還可以犒賞敵軍。公元前537年,吳楚鵲岸之戰中,吳國就是藉助“犒師禮”制退楚軍的。

當時楚王已經帶著軍隊駐紮在了安慶治州一帶,本來想趁吳國不備大舉進攻。但在進攻前夕卻遇到了前來犒賞楚軍士兵的吳國大臣。

絕纓之宴的到來無疑昭示著楚軍偷襲的打算已經暴露。一番考量之後,楚軍只好退兵。

無獨有偶,鄭國商人弦高也行過一次“犒師禮”。秦國正暗中行軍,想要偷襲鄭國,但在行軍途中他們的蹤跡卻被鄭國商人弦高發現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為保鄭國無虞,弦高冒充鄭國的使者,以4張皮革和12頭牛犒勞秦軍。秦軍見此,以為鄭國知道了他們偷襲的計劃,只能選擇退兵。鄭國也由此免去了一場戰亂。

【一口氣看懂戰國時期的歷史#歷史#小知識#戰國】

戰國是一個靠武力說話的時代,自公元前476年開始到公元前221年為止,短短255年間爆發了230場戰爭,死在戰爭中的人數高達200多萬,其中有一半的人死在秦國手裡,尤其是死在秦將白起的刀下。

在魏國、韓國、趙國胡服騎射等六國精銳的攻勢下,秦國究竟是如何一打六完勝的?今天咱們就從七國爭霸的角度看看風起雲湧的戰國時代。

公元前476年,東周第15位君主周元王繼位,春秋結束,戰國拉開了序幕。此時,由於兼併戰爭,春秋時期的上百個小國已經所剩無幾,有話語權的只剩下齊、楚、燕、晉、秦5個大戰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