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諸朝陪我刷短影片> 第二百七十六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七十六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名 (1 / 2)

回到魏國後,公孫衍重新擔任“西守”。但此時魏國國力衰退,今非昔比。於是,公孫衍試圖拉攏其他國家,透過聯合出擊取勝。

最初,他聯合齊國、魏國擊敗趙國,嚐到了合作的甜頭後,開啟了戰國時代合縱的先驅之路。

公孫衍的合縱策略引起了秦國的高度警覺。張儀軟硬兼施,進攻魏國,拉攏齊楚,破解了三國合縱。

面對張儀的反擊,公孫衍於公元前323年拉攏韓、趙、燕、中山四國,發起“五國相王”運動。然而,由於各國利益不同,這一運動最終失敗。

公元前322年,魏惠王因公孫衍合縱策略失敗,改用張儀的連橫策略,張儀成為魏國相邦。在秦國強大攻勢下,公孫衍暫時落了下風。

然而,風水輪流轉。公元前320年,秦國進攻齊國,結果齊軍大勝,重創秦國,史稱“商丘之戰”。這次戰役使張儀的連橫行動受挫,公孫衍的合縱策略得以重新開展。

看到勢頭不對,魏國放棄連橫,驅逐張儀,重用公孫衍,開始合縱。公孫衍出任魏國相邦後,說服各國與魏國合縱抗秦。

公元前318年,在公孫衍的倡導下,魏、趙、韓、燕、楚五國聯合攻秦。然而,實際出兵的只有韓、趙、魏三國。秦軍反擊,聯軍戰敗,魏國損失慘重,五國伐秦宣告失敗。

公孫衍發動五國合縱攻秦失敗後,漸漸失去了魏王的信任,隨著不斷捲入列國戰爭,最終被魏國、韓國棄用,淡出了歷史舞臺。

儘管如此,公孫衍的合縱策略對當時政局產生了深遠影響。時人景春曾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這說明他們的合縱、連橫運動對當時政局的影響極大。

公孫衍一生跌宕起伏,曾被五國相印尊崇一時,也曾一敗塗地,遭受背棄。雖然他首倡的合縱最終失敗,但他與張儀的相互較量、縱橫捭闔,無疑是戰國曆史中精彩的博弈。

在公孫衍的倡導下,後來的孟嘗君和蘇秦繼續發揚合縱事業,閃耀戰國,令人讚歎。

【一口氣看完締造東漢巔峰的皇帝歷史東漢小知識】

他是智鬥外戚、平定天下的一代英主,卻被歷史埋沒。他年少有為,掌控兵符,使東漢國力達到頂峰。本期影片就讓我們一起聊聊傳奇帝王——漢和帝。

漢和帝的坎坷登基

漢和帝劉肇是漢章帝劉炟的第四子,也是東漢的第四任君主。公元79年,劉肇出生。然而,不幸的是,不久之後他的母親梁貴人就被竇皇后誣陷而死。當時身為一國之母的竇皇后因無子嗣,於是將劉肇過繼到自己膝下撫養,後來又立他為太子。

劉肇10歲時,父親漢章帝病逝。身為皇太子的劉肇繼位。當時他年紀尚小,根基不穩,於是由竇太后臨朝稱制。從此,劉肇開始了他多年的傀儡皇帝生涯。

外戚專權與漢和帝的反擊

在東漢時期,外戚專權屢見不鮮。竇太后仗著劉肇年幼,大力扶植竇氏家族成員,宛如另一個呂后。為了快速提升自己的兄長竇憲的地位,竇太后決定讓他透過打擊北匈奴來獲得聲望。公元89年,竇太后的哥哥竇憲發動針對北匈奴的戰爭。在隨後幾年中,竇憲屢次重創匈奴,繼白山之戰後大破北匈奴。此後,竇憲威望更盛,權傾天下,越來越囂張跋扈,隱隱有王莽之禍。

竇氏集團雖然權勢滔天,但其種種專橫跋扈的行徑,不僅不把漢和帝劉肇放在眼裡,還引發了朝中官員的眾怒。此時,年少的劉肇展現出出眾的個人能力。當時只有14歲的他,不僅暗中瞭解到竇氏集團謀害自己的陰謀,還搶先實施了反制。他透過重用一些宦官,建立了自己的親信集團。

公元92年,時年14歲的劉肇發動政變,動用禁軍關閉城門,將竇氏集團一網打盡。這一系列令人歎為觀止的操作之後,年僅14歲的劉肇掌控大權,開始親政。

漢和帝的文治武功

親政後的劉肇,對內寬和愛民,對外兵略妥當。漢章帝時期,迫於北匈奴的侵擾,東漢曾放棄西域。而到了漢和帝時期,他大力經略西域,戰功斐然。公元90年,班超擊敗了貴霜帝國對西域的入侵。公元94年,班超平定西域,使西域50餘國臣服於漢朝。西亞各國也紛紛遣使朝貢。在這種背景下,漢和帝任命班超為西域都護,再次重建了西域都護府,由此也能看出當時東漢在西域已經建立起了相對穩固的統治。

面對漢朝的勁敵匈奴,東漢在連番重創北匈奴後,冊封的鮮卑大都護蘇僕建在任上率領鮮卑大破北匈奴,使其西遷漠北,地空。此後,北匈奴在漠北的影響力幾乎完全消失。除此之外,漢和帝還平定羌亂,設立西海郡,將青海湖納入版圖。在西域都護府恢復的當年,漢朝就派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抵達地中海東岸而返。雖然甘英一行未能抵達歐洲,但其足跡之遠在古代中國也是名列前茅。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東漢的人口達到了5325萬,為東漢一代之最。而蔡倫改進造紙術、《漢書》和《說文解字》的編撰也都發生在漢和帝在位期間。漢和帝時期,東漢國力達到全盛,大漢帝國的光輝正如日中天。世人稱其為“冠世之龍”,永元年間也被史稱“永元之隆”。

漢和帝的英年早逝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漢和帝似乎也耗盡了自己的能量。公元106年2月13日,不滿27歲的漢和帝因積勞成疾,在洛陽去世,英年早逝。可以說,這也是他在後世名氣相對較小的一個重要原因。

縱觀漢和帝的一生,可謂大起大落。他雖然因重用宦官而被後世詬病,但他年少有為,平定外戚,安定天下,掌控兵符,堪稱少年英主,稱得上是被埋沒低估的一代帝王。

【一口氣看完比肩衛青霍去病的中興名將歷史小知識西漢】

他是比肩衛青、霍去病的西漢名將,雖無赫赫之名,但功績卻彪炳史冊。他威震匈奴,安定邊塞,以一策而定西北千年,被譽為漢朝中興良相。

他位列麒麟閣功臣,是被毛主席稱讚的戰略家,更是西漢最後一顆耀眼的星辰。本期影片就讓我們一起聊聊西漢中興名將趙充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