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諸朝陪我刷短影片> 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爭之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爭之世 (1 / 2)

這六位卿分別由不同的家族擔任,這就是所謂的三軍六卿建制。

其中,中軍將為正卿,執政晉國,六卿出將入相,掌管晉國軍政大事。六卿只有在死後、被驅逐或主動退休時才會空出位置,空缺則按照“長逝次補”的原則進行遞補,輪流執政。

這個建制並非一成不變。期間,晉國曾有過四軍八卿、五軍、十六軍、十二卿等情況,但大部分時間仍以三軍六卿為主。

晉國的六卿實際上來自11個家族,並非只有6個家族。晉國曆代六卿共有72人,除3人外,其餘69人均來自這些家族。

晉國採用世卿制,卿位世襲,因此這些家族基本壟斷了晉國的政治資源。這11個家族分別是狐氏、趙氏、郤氏、胥氏、欒氏、範氏、中行氏、智氏、韓氏、魏氏、先氏。

這些家族中出現了眾多傑出人物,如狐偃、趙盾、韓厥、欒書等,他們都是春秋時代的重要人物,人才也成為晉國崛起的關鍵。

然而,成也六卿,敗也六卿。

這些家族之間爭權奪利,從公元前633年晉文公設立三軍六卿,到公元前453年晉陽之戰,這套制度在晉國執行了總共180年,上演了無數慘絕人寰的悲劇,比如下宮之難,這也是大家所熟知的《趙氏孤兒》的真實原型。

到晉平公六年,晉國的六卿只剩下智氏、韓氏、趙氏、魏氏四家。經過最後的角逐,最終形成韓、趙、魏三家分晉的局面,春秋時代就此結束,進入戰國時代。

晉國的六卿不僅是晉國霸業的建造者,也是晉國霸業的歷史見證者。

這些家族連續十幾代同朝為官,輪流執掌晉國國政,他們見證了晉國的崛起、興盛與衰落。

晉國在建立霸業的同時,也在維護著周王室的權威,抵禦外敵,捍衛華夏文明。正所謂“華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義看晉國”。不懂晉國史,也就難以讀懂春秋史,原因皆在於此。

【一口氣看懂變法先驅李悝歷史小知識法家】

他是戰國變法第一人,他的變法遠遠早於商鞅,他還是法家學派的先驅,對戰國法家學派影響深遠。本期影片就讓我們聊聊法家先驅——李悝。

說起變法,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商鞅變法。歷史上的商鞅變法確實是戰國時期最為顯著且成功的一次變法,但戰國變法的第一人卻不是商鞅,而是李悝。

李悝,楊姓,李氏,名悝,字明輝,戰國時衛國人。戰國初期魏國的政治家,法家學派的先驅。

李悝曾經率先提出了變法的概念,在魏國展開變法,使魏國富國強兵。

李悝變法是中國變法之始,後來楚國吳起變法、秦國商鞅變法,基本都是在李悝變法的基礎上加以實踐。然而,李悝之死卻令人可嘆可悲。

他因誤判害死了無辜的人,最終選擇寫下遺書自殺,以身殉法。

第一,廢除維護貴族特權的世卿世祿制。李悝以“有勞而祿,有功為賞”為原則,根據功勞和能力選拔官員。

他是地主階級的代表,得以牢固地掌握政權。早在春秋時代,各國基本都是貴族政治,講究“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因此,貴族再怎麼犯法,還是貴族;奴隸再怎麼有功勞,也只是奴隸。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整個社會的結構固然穩定,但國家的發展動力卻非常不足。

李悝變法的第一條,其實就是對殘存的奴隸貴族世襲制度的最後顛覆,讓一些沒有功勞的貴族喪失地位,使大批出身庶族的有識之士得到了重用,登上了政治舞臺,為魏國做貢獻。

第二,推行盡地力之教,施行平糴法。盡地力是為了挖掘土地的潛力,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增加國家的租稅收入。

在具體措施方面,李悝要求農民深耕細作,規定每畝地的標準產量為15鬥,要求達到每畝增產三鬥。同時,地裡要雜種各種各樣的糧食作物,以防某種農作物遭受病害。

農民要努力耕作,勤於除草,收穫時加緊搶收,並且要充分利用房前屋後的空閒土地,種植桑樹,多種瓜果蔬菜。魏國土地少而人口多,對於當時的國家而言,糧食自然關係到國家安全。

李悝透過盡地力,使得魏國國力得到增強。平糴法這一規定就是國家在豐年的時候平價購進糧食,在災荒年間以平價出售,用“取有餘,以補不足”的辦法來平衡糧食的價格。

這一措施有利於打擊大地主和大商人囤積居奇、壟斷糧食價格,造成谷貴傷農、谷賤傷商的現象。

農民作為小農經濟的基礎,當時自然要保持小農經濟的穩定,鞏固封建的經濟基礎。而魏國也因為最早確立小農和土地私有制,使得國力蒸蒸日上。

第三,改革軍事制度,建立武卒制,施行士兵的技能考核制度。

根據士兵不同的特點,把他們編排到相應的兵種之中,提倡軍工制,激發了士兵的鬥志,使魏武卒一度成為當時最強勁的部隊,堪稱歷史上最早的特種部隊。

改革後的魏武卒稱霸列國,在陰晉之戰中,5萬魏武卒擊敗50萬秦軍。由此也可以看出魏武卒的強悍戰鬥力在當時的戰國軍事界是首屈一指的。

第四,創辦法經。李悝總結各國的立法經驗,為了防止和鎮壓農民的反抗,保護封建私有制,制定了法經。法經分為盜法、賊法、囚法、捕法、雜法、具法六篇。

盜法就是防範農民對私有財產的侵犯,以保護地主階級的私有制;賊法就是鎮壓破壞封建秩序的行為;

囚法和捕法就是對犯罪的行為進行懲治的辦法,是最細緻的規定;雜法是關於其他犯罪的規定;具法是加刑和減刑的規定。

法經是一部保護封建制度的法典,不僅是以前各國法律之大成,而且是秦漢法律的藍本。所以李悝被列為戰國時代法家的始祖。

並且後來的商鞅變法基本頒佈的就是李悝的法經內容。李悝的厲害之處在於他當時提出了一個最為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法律的意識。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