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轉念一想還是算了,經義之類的也重要,裡面有些大道理還是要懂。
所以只要是一些正經書都能看,不一定就非得是他認為有用的才行。
左等、右等,朱元璋沒來也就算了,他有不少政事要處理。可是朱標也遲遲沒來,這讓馬尋犯難了。
一屋子的都是女人,就他一個爺們,現在更是尷尬的坐在一邊沒事情可做。
等到吃完飯,馬秀英說道,“過完年之後,你回趟老家。先回中都,再去老家。”
馬尋一聽就點頭,不過有些擔心,“姐,我回老家是應該的。就是回中都,大姐夫不能去,保兒不是在京城嗎?”
皇帝祭祖等等,如果實在是忙不過來,基本上都是宗室子弟或者勳貴外戚代勞,這也沒問題。
可是現在皇子們普遍歲數不夠,那就是外戚代勞了,馬尋就覺得李文忠更有資格回鳳陽。
馬秀英就說道,“保兒有軍務,這些事情得你來做。”
那馬尋更加沒意見了,他這個身份有些時候就是天生的‘奉祀官’。
“到時候帶著老二、老三、老四。”馬秀英就說道,“去鳳陽就行,用不著帶他們回宿州。”
馬尋稍微愣了一下,“我帶著他們去鳳陽,然後就將他們丟在鳳陽?”
馬秀英點頭說道,“嗯,這幾個先在鳳陽住些日子,練練兵即可。”
皇子居於帝鄉是正常的事情,朱棣的胖兒子朱高熾就是在鳳陽老家出生的。
不過馬尋還是有些擔心,“孩兒們現在太小了,現在就讓他們住在老家不合適吧?”
馬秀英說道,“有什麼不合適的?現在也長大了,到時候他們兩邊跑,你也兩邊跑。鳳陽現在在遷民,有些功勳也回去了,得有人坐鎮。”
馬尋一下子理解了,剛剛還擔心一些驕兵悍將的行為呢。而現在朱元璋和馬秀英已經開始動手了,開始準備治一治勳貴。
朱樉等人回鳳陽帝鄉,就是坐鎮、避免一些不法勳貴太過放肆。
雖然一些公侯現在還有軍務在身,可是他們的親戚、宗族等還在鳳陽。
再加上有著一些遷徙的百姓到了中都鳳陽,說不定也會有些秩序的混亂等。
必須要有有分量的人坐鎮中都,畢竟誰也不知道一個衣衫襤褸的老頭是不是皇帝的發小,或者是一身華貴衣裳的少年有沒有一個公侯的叔伯。
在這樣的情形下,朱樉等人在鳳陽就是一種震懾了,哪怕這幾個都是少年,可是更是大明的親王。
“那老二幾個也要管一管,他們不知道民間疾苦。”馬尋就說道,“我始終擔心老二幾個枉法、驚擾百姓,他們的品德得注意。”
馬秀英不高興的說道,“你外甥們就這麼不爭氣,你見不得他們好?”
馬尋也有些尷尬,因為他好像是有些杞人憂天了。
就朱樉等人目前的表現來看,還都是聰慧、上進的,偏偏就是他擔心這些外甥們成為昏暴的王爺。
尷尬的馬尋連忙說道,“這不是盼著孩兒們更好一些麼!我就喜歡老二,這孩子書讀的也不少,軍略也強。”
“老三更厲害,要論打仗的話,這孩子比老二要強。”馬秀英笑著說道,“老三心細,軍略上的時候他也用心,你姐夫說的事他能懂。”
雖然這可能是有濾鏡的因素,不過馬尋也確實覺得朱棡在軍事上的天賦不俗。
馬尋再仔細想想,問道,“那鳳陽的留守司是要讓他們去練兵了?”
馬秀英點頭,她的兒子們可不會只是吃喝玩樂的閒散王爺,他們以後還要為這個社稷出力,要為他們的父兄分擔壓力。
所以這些皇子們也都要努力上進,在這個學本事的年齡得更加努力,要學些真本事在身。
馬秀英隨即看著馬尋和劉姝寧,“老五現在也住出去了,我也閒著沒多少事,你姐夫還說現在不能在宮裡養花,準備開個菜地讓我打理。”
馬尋和劉姝寧立刻低頭不言,帝后要是吵架,他們可不能在旁邊煽風點火。
馬秀英繼續說道,“讓我種菜肯定不行,我自小也不沒學過。我帶孩子還行,他的那些子女我不想帶,我得帶帶馬家的子嗣,也得給爹孃一個交代。”
馬尋連忙表態,這也是正事,“我和姝寧在抓緊了,明年肯定讓姐抱上侄兒!”
馬秀英不高興的說道,“去年就說今年,今年再推明年!你給我用心些,咱家就指望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