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也立刻說道,“對,還是標兒想的周到。關中天險之地肯定是要修,這些差事以後就落在老二的肩頭了。”
朱樉顯然是更加鬱悶,他可是想要指揮千軍萬馬的,但是怎麼就變成讓他去鎮壓一小股番民叛亂,以及修築城牆了呢?
殺雞焉用牛刀,朱樉覺得自己要是去做這些事情,那就是大材小用了!
看得出來朱樉現在有些鬱悶,可是即使是鬱悶,他顯然也沒轍。
少年時有著雄心壯志很正常,不過真的到了一定的時候,那也就是身不由己了。真的要是安排好了一些差事,自然也就是必須要做好才行。
馬尋在這個時候看熱鬧就好,反正這些差事是落不到他頭上。而且就算是朱樉等人就藩,短時間內肯定是不會。
至少要過個五年以上,那才有可能讓朱樉等人就藩,這也就意味著時間還長著呢。
這幾年他只需要好好的做好教育工作就好,不管是對朱樉等人的品德教育,還是考慮發展自己的學院建設等,那都是他要負責的事情。
看到馬尋在吃瓜,馬秀英就說道,“小弟,這幾天李相可沒少誇讚你。”
馬尋就吐槽說道,“他肯定是誇我醫術精湛,我沒給他看出來病,現在傳的京城裡都是這訊息。”
朱元璋也無奈說道,“這個李善長最愛的就是造勢,你沒給他看出來病,他就要讓全京城的人知道,要讓我也知道。”
“我當初就不該給他看病。”馬尋就忍不住吐槽了,“現在我差不多就是大明第一杏林高手了,我說他沒病就保準沒病。我不認都不行,他李相國認了。”
其他人也都是鬨然大笑,上一回是馬尋將李善長架在火上了。而現在是李善長直接抽梯子,讓馬尋下不來臺。
而李善長的心思大家也都心裡清楚,說到底就是他不甘心在老家養老,還是想著要重回朝堂。
只是現在到底會不會讓他再次入中書省,這就難說了。畢竟朱元璋這也是找了個理由將李善長趕回了老家,讓中書省的一些格局產生了變化。
現在要是再讓李善長回到中書省,那就不太合適了。
“徐達是右丞相,常遇春、廖永忠是平章政事,這還不夠。”朱元璋就說道,“此前就說過讓小弟入中書省,加個平章政事。”
馬秀英也笑著說道,“這是去年就說好的事情,正好他的泰山就要告老。”
劉姝寧看向馬尋,而馬尋也只能接受,本來去年就提過讓他去中書省,只是當時沒有急著安排官職。
不過馬尋還是說道,“姐夫,保兒可是有大功。”
李文忠現在是大都督府左都督,馬尋則是右都督。而徐達、常遇春都是參軍國事,在大都督府沒有正式的官職。
這也就意味著馬尋和李文忠領大都督府事,他們的麾下是陸仲亨、顧時、陳德、王志、鄭遇春、吳良這幾個都督同知了。
現在的大都督府一眾將領,基本也都不再擔任中書省的官職了。
這是因為隨著皇朝建立,朱元璋加快了政權組織的建。一方面需要對於之前戰時軍政合一的中書省改制,以達到軍政分離之目的。
所以將原先在中書省任職的軍事將領轉入大都督府,另一方面,就是希望大都督府成為一個專職的武將領軍機構。
中書省軍權被進一步轉移,大都督府的統軍職能得到進一步強化。
朱元璋就笑著說道,“保兒雖然有大功,但是現在參與軍國大事即可,用不著掛著官職。”
“姐夫,我身上的官職可不少。”馬尋就差扳著指頭算了,“我是大都督府右都督,太子少師,現在還要加中書省平章政事。我還領著國子學事,我抽不開身。”
“大都督府的事情本就是保兒在做,只是他不好得罪人的時候你出面。”馬秀英就笑著開口,“你不在軍中經營,又是我弟弟,你去得罪人就好。”
朱元璋笑著點頭,馬尋在大都督府就是做個擺設,也可以說是威懾,就是用以震懾一些驕兵悍將,畢竟有些人對李文忠也不太敬畏,覺得這就是個小輩。
至於看不上馬尋也沒關係,他要是出面都不好使的話,馬秀英就要站出來了。
李貞和李文忠是開心的,因為馬尋的存在,確實可以吸引不少關注。
馬尋無話可說,“過兩個月就大封功臣了,這些天可是不少人心思浮動,我都準備閉門謝客了。按說大家也都知道自己該封什麼爵位,可是還是有不死心的。”
馬秀英直接說道,“那你別管,真要是去煩你,你就趕出去。”
朱元璋也不高興的說道,“這些人吶,就是給再多都嫌少。”
這麼說好似也沒什麼太大的問題,畢竟對於很多人來說,封候拜將那也是一輩子的追求。打了半輩子的仗,追求的也就是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