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時候,張平傑的目光朝著窗外看去,望著太平灣和灣畔的高樓大廈,看著炫目的霓虹,張平傑說道:
“當年,我們讀書的時候,頭頂上日軍的轟炸機,那時候所思所想的是國家存亡,至於什麼諾貝爾獎之類的事情,從來沒想過,再後來,到美國留學,聽到的是戰火紛飛,後來就來了這……”
提及過去,他們兩個人更多的是感慨,感慨著這些年,他們在這裡所取得的某些成就,自然的也聊起了一些友人。
“真的很可惜啊,自從當年一別,不曾想就再沒有了音信。”
“是啊,說起來,真的很想他們,也不知道,這輩子還有沒有機會再見。”
微微點頭,張平傑更多的是對友人的思念,當年留美的學生就像蒲公英似的,飛散到各方。
其中有不少他們仍然保持著聯絡,就像他們今天舉行的聚會,就是留美生之間的聚會。
在SEA留美學生,一直都是留學生的主力,當年SEA曾經以公司的名義,在國內招攬了超過7000名學生赴美國留學,而同期,官派留美生只有5000餘人。
後來幾經輾轉,大約有九千餘人來到SEA,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這九千餘名留美學者,與德裔學者一起奠定了SEA的科學根基,在過去的十幾年,伴隨著德裔學者的老去,這些留美留英學者已經成為各個行業的中堅。
不過,偶爾聚會的時候,他們總是會想起曾經的故友,畢竟,不少故友都失去了音信。
“總有一天,還是會再次重逢的,等到通郵之後,一切都會明白的。”
突然,像是想到什麼似的,趙子濤壓低聲音說道:
“聽說,最近一段時間,有人拿著護照從那邊到了這裡,其中興許有一些故友。”
趙子濤的話,讓張平傑一愣,他有些好奇的問道:
“是真的嗎?他們在哪?怎麼沒聽到訊息?”
“我也只是聽說而已,誰知道呢?”
趙子濤想了想,說道:
“當年SEA發放了不少護照,過去的十幾年一直有人拿著護照,透過港島、濠江來到這裡,現在應該也有吧……”
這邊還不等他繼續說下去,包廂的門就開啟了走進來幾位朋友,領頭的一見到他,就說道:
“哈哈,子濤、平傑,你們在聊什麼?是在聊登月嗎?”
進來的是周育真,他雖然是物理學家,但是也參與了登月工程,而兩天前,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召開新聞釋出會,宣佈將會在今年完成登月計劃。
這個訊息一經傳出,就立即震驚了世界,雖然比蘇聯和美國晚了差不多一年,但是能夠在年底之前完成登月,仍然是令人震驚的進步。
當然,也正因如此,月球也因此成為了眼下最時興的話題,不僅學者、科學家們在談論著月球。普通人同樣也是,至於報紙上、電視裡,全都是與月球,與登月有關的新聞。
電視機裡主持人們不厭其煩的在那裡討論著的登月,討論著火箭等等相關的技術細節。
月球。
到了這一年的歲末,所有的一切,在月球的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
從10月底,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召開新聞釋出會,向外界公佈了自己的登月工程進展。
“我們將在12月中下旬完成發射任務,將英聯邦的登月任務小組,送上太空!”
儘管提到了英聯邦,但眾所周知,任務主要還是由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完成的。所以,這根本就是SEA的太空任務好吧!
不過,沒有人去爭論這些,畢竟,人們早就習慣了這種“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