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危機會如何演變?
危機發生之後幾乎全世界都在關注著事件的進展,當馬六甲海峽“堅毅號事件”發生之後,世界各國也都紛紛表示了他們的關注。
就在他們以為危機會一觸即發的時候,事件反倒是冷淡了下來,雙方似乎都在有意無意的淡化著這一事件。
“……各個方面似乎有意透過淡化“堅毅號事件”,促使SEA能夠專心與俄國對抗……”
聽著電視裡傳出來新聞,施景禮用遙控器關上電視,然後從沙發上站起來,來到街上。
六月裡的柏林是一年之中,最好的時間,這個時候,人們總會走出家門享受著陽光,在戰爭結束的二十一年後,戰爭的痕跡似乎已經從這裡消失了,城市已經得到重建,
高樓大廈林立,儘管西柏林是一座被柏林牆包圍著的城市,但是這裡依然是繁華的,至少遠比東柏林繁華。
漫無目的地在城裡漫步,早上的新聞,讓施景禮他無法集中精力,總是會走神,因此,當他意識到自己走到市中心的時候,已經是上午十一點多了。
現在,即將到午休時刻,街道上到處都是行人,街道兩邊的建築不時有人出出進進。
施景禮站在報亭旁,看著周圍的路人。
雖然是西柏林,但是這裡和德國其它的城市一樣,隨處可以看到亞洲人。
這些亞洲人可能暹羅人,也可能是韓國人或者日本人。
他們大都是以勞工的身份來到這裡,戰後的西德勞動力短缺,於是他們便把目光投向國外。東歐國家由蘇聯領導,勞動力管控嚴格,特別是柏林牆建立後,西德幾乎無法從東歐獲得勞動力。
儘管西德把目光投向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希臘等南歐國家,從這些國家引進勞工,但是這些國家同樣也需要勞工。勞工短缺一直制約著西德的經濟的發展。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起,德國把目光投向了亞洲。
SEA作為西方國家中的一員,與西德的關係極其親近,這使得很多SEA人能夠免籤地進入德國。而SEA的第一個小弟——暹羅,也得益於此,獲得了免籤待遇。
六年前,西德與暹羅簽署了《聯邦德國-暹羅王國勞動力招聘協議》,從那以後,2600多萬人口的暹羅就向德國源源不斷地輸送了大量勞動力。
五年前,韓國與西德簽署勞動力招聘協議,幾個月後,日本也與西德簽署勞動力招聘協議。
接下來的六年中,許多亞洲勞工湧入西德。僅在過去的五年期間,德國的外國勞工數量就從33萬增加到了110萬,其中60萬是來自暹羅、韓國以及日本。他們從事的工作大多是低階勞動,時薪基本上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
亞裔人口現在幾乎佔到德國人口的1%,雖然他們都沒有入籍,但是卻已經成為西德最大的移民群體。
從官方層面上來說,這一切都是SEA一手推動的,為了減輕三國的勞動力過剩的局面。其實,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大量年青勞動力的外流,必定會影響到三國的發展,尤其是這些勞動力,還有都是接受過至少高中,甚至大學教育的青年。
這種年青智力與勞動力的流失,對一個國家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對於年青人來說,來到歐洲卻可以改變他們的命運。
至於他們背後的國家……重要嗎?
施景禮搖了搖頭,作為一名情報人員,他很清楚,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遠比外人想象的要複雜,即便是盟國之間,也是互相謀略的。
“謀略……本身就是遊戲裡必不可少的一種措施。”
就在他的心裡這麼想著的時候,旁邊傳來了賣報人的叫喊聲。
“看一看……的外交智慧,以一時退讓,誘使兩大國衝突加劇!”
賣報人聲嘶力竭的叫喊,讓施景禮全身都在震動,然後忍不住嘀咕一聲。
“外交智慧?”
施景禮嘀咕著,
外交總是需要一些智慧,需要一些手段的,就像現在全世界都在關注著發生在東南亞的危機,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他們都希望sEA和俄國的對抗加劇。
這就是利益使然。
各個國家都是各懷心思,比如像美國人,他們希望俄國以及東方世界把更多的力量和關注度投入到雅加達,這樣他們在越南就會減少一些壓力。
至於西德,法國他們同樣也希望危機能夠進一步加劇。這樣歐洲的壓力就可以得到緩解。
至於英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