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保護的同時,雙方航空等領域的貿易衝突,一直都是不可避免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弄出一款有針對性的競爭產品,只會進一步基於競爭惡化關係,在這種情況下,嗯……”
李毅安說道:
“我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這……閣下,難道我們就要為了美國人的感受,放棄航空市場嗎?或者說犧牲自己的航空產業。”
林康偉的語氣變得有些激動了。
“為了美國犧牲自己的航空產業?”
李毅安搖頭說到:
“這怎麼可能呢?首先考慮的還是自身的利益。
相比於4發重型飛機,我認為,我們應該進行差異化競爭。”
“差異化競爭?”
林康偉有些不解的看著閣下。
“等一下,您是說超音速飛機嗎?”
林康偉之所以會提到超音速飛機,因為現在這是世界上最火熱的話題。
儘管c707已經讓跨洋旅行變得以小時為計,但人們還是覺得這個速度太慢了。人們迫切需要一款超音速客機來滿足歐洲大陸和美洲大陸之間的旅行。儘管大家都知道研製一款超音速客機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不管是美國、歐洲亦或是蘇聯的航空專家都毫不懷疑地認為——超音速客機一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世界各國紛紛押寶超音速客機的時候,婆羅洲航空工業公司並沒有完全參與到這場競賽之中,反倒是推出了全世界第一款超音速商務飛機——環球快車。
就是一款僅僅只是為富人服務的飛機。至於普通人基本上是沒有機會做這種超音速飛機的。
現在閣下提到了差異化競爭,在林康偉看來肯定就是超音速客機了。
搖了搖頭,李毅安說道:
“無論超音速客機多麼出色,但到最後他都只是有錢人的玩意,無論是現在還是為了航空,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普羅大眾的出行方式。我們所需要的是一款可以應對波音飛機衝擊的寬體客機。”
在李毅安提到寬體客機的時候自然想到了空客公司的成功。
“200座級的707飛機,在400座飛機的面前,是沒有任何優勢可言的。所以,從理論上來說,這種400座以上的大型飛機確實具有非常大的市場前途。
但是我們必須要注意到一點,就是夠起降那種大型飛機的機場是非常有限的,至少就目前來說,只有少數樞紐機場能夠起降那樣的大型飛機。”
指出這一點的時候,李毅安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後來a380的失敗。
誠然A380載客量大,單人油耗更經濟。但是,忽略了國內航點—洲際樞紐—洲際樞紐—國內航點運輸模式中頻繁轉機帶來的時間和燃油經濟成本。終於,當一大堆航企紛紛用B787、B777、A350、A330遠端寬體客機開通二線城市—洲際樞紐/二線城市的國際航線時,A380的競爭優勢蕩然無存……
這和技術進步,尤其是發動機技術進步有很大的關係,但是,目前來說BMW公司的發動機技術還是非常先進的,哪怕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進行適當的技術攻關。然後研製出可以滿足類似空客A330之類的雙發遠端客機還是非常現實的,
畢竟,他本身就是80年代的飛。從技術上來說,在未來的十年內推出這款飛機,並不是沒有可能的。
想到這李毅安說道:
“我們需要的是一款航程夠遠,載客量夠多的雙發噴氣式客機。”
“什麼!”
林康偉有些大驚失色的說。
“現在即便是最大膽的設計師,設計出來的也是三發客機,一來即便是有一臺發動機出現故障,憑藉兩臺發動機他們仍然可以全的降落在機場上。”
這也正是三發噴氣式客機流行的根本原因,相比於四發飛機,他少了一臺發動機,成本降低了不少。
但是,也就是那樣了。
畢竟兩臺發動機更省錢。這也是後來為什麼雙發飛機成為商業航空主流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