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回到過去做財閥> 第1580章 冒險家的樂園(第二更,求訂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580章 冒險家的樂園(第二更,求訂閱) (1 / 4)

只要稍微一想,李毅安的內心除了厭惡,就是恐懼。

他的這種恐懼源自於什麼?

恰恰源自於對《商君書》的瞭解。

曾幾何時,他對商鞅充滿了無盡的嚮往,甚至崇拜。

是等到他用崇拜的心理,仔細拜讀了那本書之後,所剩下的也就是恐懼了。

因為在那套玩法裡,能稱為人的只有國君。其他人包括商鞅本人,都不過是會說話的工具而已。

商鞅以後,整個帝國除了秦王,其他的人都不配叫人。

那讓不知道多少人嚮往的秦制之下,皇帝是主人,官員是牧奴,軍隊是牧犬,百姓是家畜。

至於所謂的也就是在秦制之下才有的上升渠道。本身就是偽命題,因為很多人只知道秦國的軍功賞爵。而不知道,在秦國實施這一制度之前,戰國就已經是“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了。

像魏國最早實施“食有勞而祿有功”。趙國制定“功大者身尊”的法規,在燕實行了“公子無功不當封”。韓國推行“循功勞,視次第”的任官制度。

而商鞅變法核心是堵死民眾的上升渠道。確保民眾永遠沒有上升渠道才是其變法能夠持續下去的核心因素。

秦國皆刑徒,這個當時各國對秦國的印象——就是秦國上下都是犯人。

所謂的軍功賞爵是獎勵,但是獎勵對應的是懲罰。各國變法無法持續,不是因為沒有獎勵,而是沒有獎勵的清零機制。

《商君書》中說:“王者刑九賞一,強國刑七賞三,削國刑五賞五。”

就是說,要想國家強盛,就需要製造七個刑徒才能獎賞三個人;如果要建成王者之國,就需要製造九個刑徒才能獎賞一個人。

為了能夠達到這個目的,秦國推行了極其嚴苛的法律,幾乎所有人隨時隨地都會觸犯法律。

甚至就是在田間地頭幹活時,站在那裡張望,也會被處於刑罰,成為刑徒,接著,大王開恩,給了你一個贖罪的機會,那就是到軍隊中去立功贖罪。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劉邦進入咸陽時,一個約法三章,能夠讓所謂的老秦人,無不是誓死相隨。

因為在那之前在秦國除了皇帝之外,全國只剩下兩類人:正在服苦役的犯人和將要服苦役的犯人。

因為連坐制度。同室連坐,是一人犯罪,全家連坐。鄰里連坐,一家犯罪,九家連坐。職務連坐,從軍隊到官場都是連坐。

結果到最後,真的是舉國皆囚了。

於是到了秦末,就出現了一個非常神奇的現象。起義的陳勝吳廣等人是刑徒。原本修長城的刑徒,因為大雨誤期要殺頭,所以只有起義。劉邦也是靠著釋放刑徒起家。

面對起義,秦國甚至也只能動員刑徒組織軍隊。

那麼問題來了,秦軍去哪了?

這似乎是個不解之謎,以至於人們有這樣那樣的說法,甚至說什麼秦軍在北方,秦軍在百越,可問題是,這兩支軍隊計程車兵恰恰都是刑徒。

實際上,原因再簡單不過。在秦制之下,所有人都是刑徒,而打仗是他們立功贖罪的唯一機會!

如果這一套是上升渠道的話,那麼,可真夠上升的了。而且今天升上去,明天就會因為自己犯法或者親戚鄰居犯法被打回原形,再次成為刑徒。

而同樣也是秦國二世而亡的原因。因為統一六國之後,沒有了戰爭,也就沒有了刑徒們立功贖罪的機會。

是在嚴苛的律法以及為了避免受罰連坐的告密下,整個秦國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監獄。

最後,身為刑徒的陳勝吳廣,輕輕一推,讓天下的刑徒們看到了另一種可能。

秦國二世而亡。

所謂赳赳老秦,,,哪裡去了?都為二世而亡添磚添瓦去了。

再後來也沒有人敢那麼做了。

後來,漢朝搞軍功爵,不等劉邦死就廢了,原因就是隻有獎勵,沒有懲罰。或者說,沒有“刑九賞一”的懲罰。

刑九賞一可以讓所有人的功勞不斷清零。如此一來,獎勵機制才能夠持續不斷的推行下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