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只是一種樂觀估計。
畢竟,距離在那裡擺著。
從距離上來說,這樣的威脅不可能完全無視。
“這樣看來,局勢並沒有想象的那麼輕鬆啊。”
李毅安感慨一下,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畢竟,很多事情總是要去面對的。
“看來只有加強在技術上的部署了。”
什麼是技術上的部署?
當然也就是反導彈技術了。
現在和過去一樣,只有擁有了反導彈技術才能夠確保自己的安全,其實早在古巴導彈危機的時候,李毅安就認識到了sea大的弱點在什麼地方?
是人口的高度集中。
人口高度集中在8座大城市和周圍衛星城構成都市圈之中,這意味著在戰爭條件下是極度危險的。
或許三次大戰永遠都不會爆發,但是關於未來的事情,又有誰能夠真正的可以預見呢?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反彈道導彈技術就成為了一個必然的選項,畢竟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確保在不確定的未來裡,能夠保證自身的安全。
“看來還是需要一個國家導彈防禦計劃呀。”
在自言自語的時候,李毅安的海中突然閃現出了一個詞彙。
“NMD,National Missile Defense,加上sea的話就是——死你……”
在這一瞬間,李毅安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nd!”
其實,相比於這個什麼國家導彈防禦計劃,李毅安傾向於里根提出來的“星球大戰計劃”。
很多人覺得里根的“星球大戰計劃”,不過只是為了忽悠蘇聯人下場進行一場軍備競賽,浪費蘇聯的資金。
但是事實上,里根真的是在推進“星球大戰計劃”,而且美國確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用於這個“星球大戰計劃”。
該計劃的構想是極其龐大的:以太空為主要基地,部署鐳射、粒子束、電磁炮等武器,結合地面與空中的防衛武器,組成多層次的縱深防禦體系,對蘇聯發射的彈道導彈,進行層層攔截,在導彈飛抵美國之前,將其全部或絕大部分摧毀。
在里根看來,“星球大戰計劃”是美國保命的本錢,他既想贏得戰爭,但也不想和蘇聯同歸於盡,而核武器的最大的威懾力就是與敵人同歸於盡。
戰爭的第一要義是保護自己,而不是殺死敵人或與敵人同歸於盡。所以,里根才會搞出了“星球大戰計劃”。就是為了確保美國的安全。
如果不是因為蘇聯解體的話,“星球大戰計劃”雖然耗資巨大,但是仍然會繼續推進下去,以確保美國的絕對安全。
而且“星球大戰計劃”的保護目標不僅是美國本土,還包括美國的海外基地和盟國。為打消盟友的疑慮,讓盟友共擔風險、共享好處,美國邀請英國、西德、以色列、義大利、日本等小夥伴,參與到“星球大戰計劃”科研中,向它們分派任務。法國政府雖然沒有參與其中,但法國企業參與了研究專案。
所以,一個花費幾百億美元,有十幾個國家參與的超級工程。
怎麼可能是忽悠呢?
而且“星球大戰計劃”對蘇聯的衝擊力有多大?在提出計劃之前,蘇聯是不願意進行軍控談判的。
但是計劃提出之後,蘇聯立即主動表示願意進行軍控談判,並且在談判中不斷的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