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危機時代的世界,最大的改變是哪裡?
並不是美國和蘇聯,他們之間的對抗和不死不休,是必然的,水火不相融的兩個國家,又怎麼可能會友好相處呢。
真正的改變,還是歐洲!
這場危機,讓整個西歐意識到——美國不顧西歐盟友的安危,一意孤行的風險。
也正因如此,明年法國會拒絕英國加入歐共體,甚至戴高樂在解釋法國的決定時說,如果讓英國加入,就意味著最終會出現“一個依賴美國並由美國領導的龐大的大西洋共同體,這是不可接受的。”
在挑明立場的同時,使美法之間的緊張關係和盟國潛在的反美情緒公開化。法國還與德國簽訂友好條約,與德國拋棄舊怨。
隨後,法國人確實亮出了美元儲備這張王牌,在六三年的前兩個季度,法國分別向美國政府兌換了超過1億美元的黃金。這些舉動表明,法國公開高調反對美國對歐洲的政策,並試圖透過經濟、貨幣手段破壞和削弱美國在歐洲大陸的影響。法國第一個舉起反對美國和美元霸權的旗幟。
而所有的這一切,其根源就是“古巴導彈危機”,美國為了自身安全的一意孤行,讓歐洲各國看到了危險,畢竟,歐洲才是對抗的最前沿。
“他們是需要美國的保護,但不需要美國幫忙把歐洲變成廢墟啊!”
自言自語一聲,李毅安的嘴角輕揚,明年,世界局勢將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古巴導彈危機”從根本上改變了這個世界,讓原本看似一團和氣的北約出現了裂縫,也促成了“歐洲的自立”,哪怕是在蘇聯的威脅下,這種自立是有限的,但是至少讓美國和歐洲不再是鐵桶一塊。
“這就是導彈危機的最大意義啊!”
感慨之餘,穿著一身沙灘襯衫的李毅安,從沙灘椅上坐起身來,他將目光投向了海邊。看著在海邊嬉戲的孩子們,這是一次非常的難得的家庭聚會,37個孩子,最大的傑森不僅十七歲了,而且還已經為人父了。
至於最小的……才幾個月,是他和拉娜的孩子,一對龍鳳胎。
現在孩子們都在那裡玩耍著,至於女人們,有的在屋子裡打麻將,有的在帶著孩子。
從莫斯科歸來後,李毅安就給自己放了假,來到了天堂島,來這裡陪陪家人,畢竟,現在大事處理完了,剩下的時間,自然要留給家人。
就在李毅安剛想要去和孩子們一起玩耍時,傑森走了過來,看著父親,他猶豫了一下,問道:
“爸,這一切都結束了嗎?”
對於剛剛成為父親的傑森來說,這場危機讓他真的感受到了恐懼,對於末日的恐懼。
即便是他們能夠活下來,而且不至於在“核冬天”的冰天雪地中為生存掙扎,但是好好的日子誰不想過呢?
“是的,已經結束了。”
“我是說美國和蘇聯。”
傑森猶豫著說道:
“他們之間的對抗並沒有結束,將來會不會還會發生類似的事情?”
“誰知道呢?”
看著滿面憂慮的傑森,李毅安說道:
“但是透過這次危機我們可以看到,協商還是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的,到了最後關頭,他們還是首先選擇和平,畢竟,核武器帶來的是共同毀滅,沒有任何人敢於冒險。”
傑森反問道:
“真的不會有人冒險嗎?”
面對兒子的反問,李毅安沉默了一會,說道:
“誰知道呢?但是恐怖的核平,總能帶來和平,我們珍視這種和平,但是也要做好準備,只要做好了準備,應該就可以避免戰爭。”